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林业   628篇
农学   316篇
基础科学   445篇
  413篇
综合类   2746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450篇
畜牧兽医   1259篇
园艺   675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71.
为了探究内生木霉菌株P3.9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是否有不良影响,采用稀释分离法与平板计数法,跟踪测试了此菌株1个季度内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内生木霉菌株P3.9后枇杷根际土壤土著真菌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接种后5~60 d,除35~40 d间土著真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时间以10 d为周期呈循环增减变化,接种后60~90 d以3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而对照组在5~50 d时土著真菌数量以15 d为周期呈循环减增变化,50~70 d时以2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70~75 d数量变化不大,75~85 d以1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85~90 d数量呈增加态势;对照组土著真菌数量波动幅度比处理组大,真菌数量不稳定;处理组真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内生木霉菌株P3.9对土著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2.
砷(As)是仅次于镉(Cd)的第二大农田重金属污染物。As在土壤中具有多种价态,且土壤As的不同存在形态受土壤pH值、Eh值、中微量元素等因子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环境效应。其中,铁(Fe)对As具有强亲和性,可生成难溶的沉淀,具有良好的固As能力。因此,综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土壤As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铁氧化物和铁盐对土壤As的钝化效果及作用机理,从土壤pH值、Eh值、共存离子、铁盐用量及类型等方面对Fe固化As的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当前用含Fe材料固A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As污染农田的修复治理,尤其是含Fe材料修复As污染土壤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73.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村落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村落正遭受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自然性破坏、自主自建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因此,现阶段探讨"美丽乡村"视阈下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对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74.
文章从蒿种来源、播种、移栽、定植等方面介绍了银川市艺菊培育管理技术,并开展了艺菊嫁接试验。结果表明:艺菊适宜的嫁接时间为每年的4~6月,待蒿苗侧枝粗度达到0.3 cm以上时选择髓部尚未木质化的侧枝,采用劈接方式,用pvc小袋密封绑扎菊花接穗,嫁接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975.
优化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剖面水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覆膜条件下3种优化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剖面水分养分运移状况的影响,运用优化施肥技术在黄土高原旱地冬麦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农户施肥,无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冬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2.5%,17.5%;0~200 cm土层收获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了5.0%,13.0%。无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贮量分别增加了68.0%,200.9%。综上所述,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方式是促进晋南旱地麦田蓄水、增肥、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76.
<正>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1],面积约占5.5×106km2,其中桂西是喀斯特生态的主要聚集区[2],其土壤成因主要源于岩石本身的氧化、风化,成土速度慢、土层薄、土壤持水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3],对该区域土壤进行保护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4],在种植过程中产生相对紧实的犁底层,阻滞水分大量下渗,  相似文献   
977.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新疆裸重唇鱼的形态特征差异。【方法】2020~2021年通过采集玛纳斯河和特克斯河新疆裸重唇鱼样本,运用鱼类生态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不同种群生物学性状。【结果】新疆裸重唇鱼,玛纳斯河群体和特克斯河群体外形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体重和体长两河群体差异显著(P<0.05),体宽和头长,玛纳斯河与特克斯河的范围值和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与体重回归方程:WM=0.049L1.992 8(R2=0.932 0),WM=1.39×10-6L3.127 5(R2=0.964 8)。不同群体生物学性状生长趋势不同,玛纳斯河群体以头长明显,特克斯河群体则以体宽明显。玛纳斯河群体35尾和特克斯河群体65尾,主成分1是54.6%,主成分2是11.6%,两群体均无重叠;影响主成分1的主要性状是:体高、背鳍起点到腹鳍起点;影响主成分2是背鳍起点到背鳍后基、背鳍起点到臀鳍起点、背鳍起点到尾鳍下。玛纳斯河群体和...  相似文献   
978.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有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等特征,常表现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长结、肾出血等现象,死亡率高、病程短。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染源是家猪、野猪,同时软蜱和接触病猪的污染物等也是传染源,主要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软蜱等昆虫也可通过叮咬传播。最易感染的是家猪和欧亚野猪。  相似文献   
979.
基于RNGk-ε紊流模型和雷诺时均N-S方程,运用CFD商用大型软件对箱涵式进出水流道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三维流动仿真计算及水力特性的优化设计。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先独自对箱涵式进水流道进行优化计算,而后在整体泵装置上对箱涵式出水流道进行优化计算。进水流道的优化以出口断面流速均匀度和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出水流道的优化则以泵装置效率和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优化后箱涵式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由7.52cm降低到3.49cm,进水流道出口流速均匀度由42.41%提高到89.11%,进水流道的悬空高度H和进水喇叭管与叶轮间的连接角度α对进水流道水力特性的影响显著,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箱涵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由87.15cm降低到76.37cm,出水流道的设计应重点关注导流墩与出水喇叭管的半径差Δr和出水导流墩的半径R,合适的出水导流墩半径在0.75倍导叶出口直径左右。泵装置模型试验在叶片安放角-4°时,设计工况下泵装置效率达到75.0%,泵装置最高效率为75.67%,高效区运行范围较宽;对比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的结果可以发现误差最大处低于5%,整体性能曲线的趋势相对良好,说明数值模拟对于泵装置的优化是合理的,对于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0.
采用实地调查法、样方法、查阅文献法和交流讨论法调查分析渭南市人和公园植物资源及景观现状。结果表明:人和公园共有植物48科75属86种,较大的科为禾本科、十字花科、菊科、木犀科、杨柳科;植物的应用频度方面,落叶乔木应用较广泛,常绿乔木缺乏,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单调;植物花色单一,且花期只要集中在春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丰富植物层次,增加不同季节的花种的丰富性,利用垂直绿化拓展公园绿化空间,完善基础设施,设置景观节点以形成完整的景观结构体系,结合风景文化点突出文化古城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