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林业   628篇
农学   316篇
基础科学   445篇
  413篇
综合类   2749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450篇
畜牧兽医   1259篇
园艺   676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为研究香菇菌种在不同保藏方法后的酶活性变化,用液氮保藏、4℃保藏、矿物油保藏、25℃保藏等4种保藏方法对香菇菌种进行保藏试验,同时测定保藏后的生长速度和酶活性。研究结果可知:液氮保藏对维持香菇菌种活力的效果最好,香菇菌种经液氮保藏后的生长速度最快,并且其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而矿物油保藏的生长速度最慢和酶活性最低。结论:上述4种酶活力可作为香菇菌种保藏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32.
【目的】探索铁皮石斛在海南省的最佳生产模式,为铁皮石斛在海南省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栽培基质以及不同栽培环境,探索铁皮石斛在海南省的最佳生产模式。【结果】树皮+火山石(V树皮∶V火山石=1∶1)栽培的小苗成活率最高,为97%,且植株高大粗壮,抗病性强。在五指山(海拔650 m)地区栽培的铁皮石斛比水帘温室大棚(海拔50 m)栽培的铁皮石斛苗长势好,产量高。【结论】在海南省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区采用V树皮∶V火山石=1∶1的栽培基质种植铁皮石斛是一种较佳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33.
稀酸预处理改善玉米秸秆酶水解性能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稀酸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酶解阶段提高纤维素转化率的机制,利用一系列的检测方法:FT-IR、XRD、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在形态学和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变化.在经过稀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酶解阶段其纤维素转化率有较大的提高,经过170℃,60 min,固液比1∶15(g∶mL),1.00 g/mL酸质量浓度的条件预处理后,从31.88%提高到95.74%.XRD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结晶度有所增加,从原料的37.8%增加到58.7%,但是当预处理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结晶度没有较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58%.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在稀酸预处理后,原来的光滑表面变得粗糙、多孔,这样的表面有利于纤维素酶与玉米秸秆的接触,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比表面积有很大程度的增加,经过170℃,60 min,固液比1∶15,1.00g/mL酸质量浓度的条件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比表面积从0.329 m2/g增加到2.878 m2/g,这都有利于改善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作用,增加纤维素转化率.  相似文献   
934.
巨大革耳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巨大革耳种质资源问的亲缘关系,本文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不同地区的野生或栽培的9个巨大革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引物筛选获得4个ISSR多态性引物对巨大革耳菌株扩增,获得2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19%;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20%时,9个菌株聚为2类:I类包括C.m0002菌株;Ⅱ类包括其它的8个菌株。其中C.m0002菌株与其它8个菌株的遗传距离很远。经栽培出菇实验,结果表明,C.m0002菌株的子实体似多脂鳞伞(黄伞),是同名异种;其它8个菌株均为巨大革耳。ISSR分析的结果与子实体形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935.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20世纪80年代,拉萨七一农场、城关区、堆龙德庆县、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及日喀则等地开始建造温室或大棚进行设施蔬菜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当地人民对各种蔬菜的需求,  相似文献   
936.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937.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20世纪80年代,拉萨七一农场、城关区、堆龙德庆县、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及日喀则等地开始建造温室或大棚进行设施蔬菜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当地人民对各种蔬菜的需求,西藏蔬菜播种面积由1985年占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1%提高到201 1年的9.49%.由于设施条件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设施内的环境特点,加上连茬栽培,导致土壤中各类病原微生物大量累积,根部病害发生严重,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2011年笔者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设施蔬菜主产地进行了根部病害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938.
首次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同核和异核菌丝蛋白质组进行研究。采用QExactive质谱鉴定并经MASCOT软件搜库,对所有鉴定蛋白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分析和GO(gene ontology)注释,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2335个不同肽段,鉴定到1039个蛋白,其中1030个蛋白具有定量信息。在同核菌丝中显著上调蛋白83个,下调蛋白97个,表明iTRAQ标记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可有效地分离和鉴定草菇菌丝蛋白质组。该研究结果为更深入全面地研究草菇菌丝蛋白质组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9.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部分基层防疫员经常反映有的动物免疫后应激反应严重,或免疫抗体监测低下,或不产生免疫抗体等。引起动物免疫反应和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十分复杂,任何免疫反应和免疫失败都受生物制品的特性、质量、使用和免疫接种个体因素的影响。应用疫苗免疫预防传染病已成为规模化养殖场的主要手段。合理地免疫可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造成人  相似文献   
940.
赤水市几种主要竹种的气干密度与力学性质的关系研究表明各竹种的气干密度与力学性质除部分竹种外均存在一定的曲线或直线关系,其中在气干密度与顺纹抗压强度关系中,除了花吊丝外,其他竹种均可利用回归方程σ=apb、σ=ap+b进行估测.在气干密度与抗弯强度关系中各竹种均可利用回归方程σ=apb、σ=ap +b进行估测.另外,在各回归方程中他们的精确度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