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6篇
  147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研究了 5种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0 .2 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为草坡 >林地 >弃耕地 >果园 >耕地 ;林地、草坡的土壤表层和亚表层水稳定性团聚体以 >2 mm为主 ,而果园、弃耕地、耕地土壤 >2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较小。水稳定性团聚体以及团聚的水稳性均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林地、草坡开垦后 ,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充减少是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下降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坡耕地退耕后 ,土壤团聚体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2.
垄作免耕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土壤团聚体、剖面和田块等尺度研究了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在垄作免耕下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含碳量在大团聚体(2~0.25mm)中最高,但有机碳总量主要分布在0.25~0.02mm。其次是0.02-0.002mm;垄作免耕下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富集在0—10cm土层的大团聚体(〉0.25mm)中(富集系数〉1.5),而常规平作、水旱轮作和垄作翻耕下,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自上而下缓慢降低;实验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布呈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垄作免耕处最高,达30.71g kg^-1,在常规平作处最低,为16.50g kg^-1左右。长期垄作免耕会导致有机碳向土壤表层大团聚体的相对富集及在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异。  相似文献   
23.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中<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0.01mm有机微团聚体和>0.01mm铁、铝-有机微团聚体所占比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高,>0.01mm元机微团聚体和钙、镁-有机微团聚体显著下降.免耕10年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达47.5g/kg,比常规平作高41.1%,比水旱轮作高51.3%,比试验前增加了89.0%;随着土壤层次的下移,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垄作免耕与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相比,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增加,稻田垄作免耕有利于土壤的定向培肥.  相似文献   
24.
重金属在土壤载体中的行为和环境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21世纪初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发生的吸附/解吸、溶解/沉淀、氧化/还原、络合(螯合)等行为的影响因素,如粘土矿物类型、微生物、腐殖质、pH、重金属性质、土壤酶和人为活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到了比较深入的进展。同时也显现了在复杂的野外条件下,重金属的行为特征研究明显不足;与植物的吸富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行为差异缺乏科学的解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还存在风险;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也需进一步定量化。  相似文献   
25.
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麦后直播条件下,通过5个不同密度及留果枝数处理结合DPC系统化控试验,研究了短季棉不同密植群体的产量性状,以及群体叶面积、光合势、净同化率、生长率和干物重积累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9~15.75万株.hm-2的密植范围内,每公顷总铃数、产量和霜前花率均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达显著正相关;而密度超过15.75万株.hm-2后,由于单株生长受到过度限制,单株铃数和铃重显著降低,导致群体生产力下降,每公顷铃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6.
中国泰和乌骨鸡MHC与其繁殖性能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验采用四种限制性内切酶(HhaI、EcoRV、HaeⅢ、Xbai),运用PCR-RFLPS的方法,研究了泰和乌骨鸡MHC分子遗传多态笥,探讨了各基因型与繁殖性能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四种酶切区别的B-LIIBβ1外元的多态笥及MHC基因组合型对蛋重及受精蛋孵化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EcoRV及XbaI酶切多态性对产蛋数的多态性及MHC基因组合型对蛋重及受精蛋孵化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EcoRV及Xb  相似文献   
27.
水田自然免耕土壤有机质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田自然免耕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淹水平作土壤低,比水旱轮作土壤高,随着免耕时间延长,免耕土壤的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逐渐回升.免耕垄作土壤的腐殖质特别是松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多,土壤复合度增加,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28.
刚果12号桉树根及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用气质连用仪分析了刚果12号桉树根及根际区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成分,检测鉴定出根部61个组分,根际土壤75个组分的化学物质,根部与根际土壤的化学组分中,有16个[即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酰基-2-甲基丙酸酯,甲基萘,2-甲基-十六醇,2-辛基-苯酸酯,3-甲基-二十一烷,桉叶油醇,杜松烯,十二烷,十九烷,二十一烷,二十七烷、十八酸酯、联苯,蒽、芴、氧芴]是相同的,根际土壤中的这些组分很可能主要来源于刚果12号桉的根部,在叶片中含量很高的特有组分桉叶油醇在根部和根际土壤中都有检出。分析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根部和土壤环境中确实存在化感物质,但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长期免耕稻田的土壤微生物与肥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对经过10年自然免耕后稻田的基本肥力特征、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以及水稻农艺性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方面,该免耕方式能提高土壤肥力,垄作和厢作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以及有机质显著比常规平作高,且上层(0-7.5cm)和下层(7.5-30cm)的肥力水平差异不显著,但仍有上层高于下层的规律;微生物持征方面,各处理细菌数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免耕处理的微生物生长条件较稳定,季节性不明显;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之间相互促进,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自然免耕能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30.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泰和鸡母鸡血浆中孕酮的含量。结果表明:55只163—253日龄的泰和鸡母鸡血浆中孕酮含量为458.40±289.24pg/ml(M±SD)。血浆孕酮含量随母鸡的日龄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母鸡在排卵周期中血浆孕酮的平均值为495.04±436.86pg/ml,母鸡在排卵前6—3h,血浆孕酮含量升高至1223.21±340.45pg/ml,达到峰值。此峰值与平均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血浆孕酮峰值与母鸡排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