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18篇 |
7篇 | |
综合类 | 62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16篇 |
园艺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55.
利用碧塔海流域1955-2011年间5个变化阶段的航拍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编制了景观类型图,并通过叠图分析统计获取了所有景观类型在5个变化阶段的面积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验证了Markov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各变化阶段变化模式的同一性,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同本底预测,分析了研究区各变化阶段景观变化的主要趋势;引入景观类型转入/转出贡献率和景观类型保留率,进一步细化变化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演替是碧塔海流域整个研究时期景观变化的主要过程,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人为干扰显著加强,有必要进行较小尺度上的更细致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6.
选用24种常用农药配成一定浓度的含药PDA培养基,以不加农药的PDA培养基为对照,接种木霉菌株菌饼,测定木霉菌株的生长速率,计算农药对木霉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并以此为依据通过SPSS聚类分析对农药进行分类,研究24种常用农药对拮抗木霉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药对木霉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作用最强的为多菌灵、多抗霉素、甲基硫菌灵,其对4个木霉菌株生长抑制率均为100%;作用最弱的是霜霉威盐酸盐,对4个菌株的平均抑制率为-4.06%,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距离值为5.45时,24种农药可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57.
自然生草和间种绿肥对盆栽柑橘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盆栽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了清耕、自然生草和间种绿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种绿肥和自然生草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但生草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清耕处理。间种绿肥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清耕处理。柑橘生育期内,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占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间种绿肥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生草则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石灰氮打破温室葡萄休眠的最佳浓度和时期以及疏果、铺反光膜和结果枝环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氮打破温室葡萄休眠效果稳定,浓度20%于11月下旬涂抹效果最佳;在一定范围内,留果量对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但对粒重、穗重影响较大,每穗最佳留果量为50~70粒;结果枝花后30天环剥,果粒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面积增加,成熟期提前1周;铺反光膜能提高果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且蓝膜处理优于红膜和铝膜。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