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1995年以来,我们在二龙镇二十家子村试验并推广了玉米前套马铃薯技术.累计种植142.93hm2,马铃薯产量7320.0kg/hm2,按"5折1"折粮1464.0 kg/hm2,玉米产量12181.5kg/hm2,混合产量达到13645.5kg/hm2,比对照田(等行距单作玉米)增产39.3%,达到极显著水平.按1995~1997年不变价格分析,产值达到20685.45元/hm2,比对照田增值73.1%,经济效益达到16555.35元/hm2,比对照田增效95.9%,投入产出比达到1:5.008,比对照田提高46.6%.  相似文献   
63.
在现有牧草切割机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复杂的种植环境情况,设计了小型往复式平衡惯性牧草收割机。该小型往复式平衡惯性牧草收割机采用对称的双曲柄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来变换成割刀的往复运动,由机架、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及执行机构4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小型柴油机带动传动装置,从而带动双动刀片往复切割牧草;双动刀片同时做方向相反的往复直线运动,对双刀间的牧草进行剪切,牧草切割完后便沿着特殊设计的犁型曲面挡板滚落到车轮两侧。对称设计的动刀片在刀片变向瞬间可抵消大部分惯性,可有效平衡刀片在切割过程产生的惯性振动,使得切割后留茬平整,破头率降低,利于牧草的再次生长。试验结果证明:牧草破头率降低25%,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结构设计合理,为非平原地带牧草收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
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光伏灌溉技术已不断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由于其具有绿色、环保、无能耗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光伏灌溉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阵阵,接收太阳能电池产生电能,从而驱动控制系统,根据控制灌溉并提供灌溉设施所需能量,由太阳能电池板组合成所需的功率,再通过控制器匹配以光伏控制器或通用水泵进行灌溉。本文针对光伏水泵产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讨论光伏水泵的优势及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广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红掌苗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震寰  唐霄铧  白为  卓明  孙婷 《北方园艺》2010,(17):109-111
试验初步探索了5种不同类型的肥料施用对红掌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红掌苗期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处理D对红掌苗期生长的叶片数、株高、最大叶片叶长及最大叶片叶宽4个指标综合效果最佳,处理E、C次之,处理B和A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双季稻(Oryza sativa L.)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C、N含量对耕作方式的响应,该研究利用已进行12 a的包括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和免耕+秸秆还田(NTS)的保护性耕作稻田定位试验,运用湿筛等方法测算了团聚体的构成与稳定性,C、N含量及其对土壤总C、N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显著增加0~10 cm土层大团聚体比重,弱化翻耕、旋耕和免耕等不同耕法对表层大团聚体的差异化影响(P0.05),但5~30 cm土层大团聚体随耕作强度的减弱有所提高。总体来看,稻田土壤团聚体以2 mm粒径为主(占35.02%~64.44%),其C、N贡献率分别达52.12%和52.16%;秸秆还田有利于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外源C、N更多被大团聚体固持和保护。NTS在0~20 cm的2 mm团聚体对土壤C、N的贡献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C、N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比于CTS与RTS,长期采取NTS显著改善土壤C、N含量,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对改善稻田耕层(尤其0~20 c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效果(P0.05)。因此,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南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及农业生态持续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试验在保持温度、光照、基质等适宜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土壤湿度分别为5%、10%、15%、20%的不同处理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沙棘种子的萌发指标明显不同,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土壤湿度为5%~20%范围内随土壤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0%~15%的处理其值较大。平均发芽时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土壤湿度为5%~20%的范围内,随土壤湿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沙棘种子的活力指数先减小后增加,10%~15%的处理其值较小。从而得出,沙棘种子发芽的适宜湿度范围10%~15%。  相似文献   
68.
大豆昆虫传粉研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9,18(1):73-76
随着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蜜蜂和苜蓿切叶蜂做为传粉昆虫,在网室内为大豆豆传粉。结果表明,不论是蜜蜂还是苜蓿切叶蜂,都是大豆传粉有效昆虫,利用它们传粉,都可使不育株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得到显著提高,在网室内,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要好于蜜蜂。  相似文献   
69.
植物炭疽病是一种复杂的真菌性病害,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严重限制植物的种植和生产,一直以来,化学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化学防治的局限性,生物防治凭借独特的优势,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植物炭疽病的危害和生物防治的特点,该研究以植物炭疽病主要病原菌之一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阐述对象,总结近年来不同微生物种类对胶孢炭疽病菌的防治进展,主要包括生防细菌、真菌、放线菌、菌种组合以及植物源的抗菌物质,并简要分析了生物防治的生防机制,最后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70.
提出了基于四叉树和三角化方法的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平面结构区域内网格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既可以生成全三角形或全四边形单元,又可以生成二者共存的混合型单元网格,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有限元网格的要求,产生尽可能多的正方形与矩形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