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21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2005年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塔中段不同年龄防护林造林树种的树高、冠幅、基径及分蘖数,依据不同年龄的防护林植物的形态指标建立其生长方程。分析表明,梭梭和沙拐枣的树高、冠幅、基部截面积,柽柳的冠幅生长过程都符合对数型增长,用对数方程可以进行很好的模拟;柽柳的树高和基部截面积生长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可以用Logistic方程进行很好的模拟。依据测定的形态指标,建立了三种防护林植物生长的数学模型,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华北落叶松规范化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属松科落叶松属,是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对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植被恢复、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现对宁南土石质山区华北落叶松规范化造林技术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63.
黄土丘陵区苜蓿地的土壤呼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大量农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为了摸清退耕后土壤碳排放的变化,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对退耕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相关性较强,土壤水分和土壤呼吸没有显著相关性;苜蓿地、农田、天然草地的年均土壤呼吸值分别为1.60、1.03和0.85 μmol·m-2·s-1,苜蓿地土壤呼吸比农田高出55.3%,比天然草地高出88.2%;年CO2排放量分别为1 461.96、940.66和777.36 g·m-2·a-1。农田转化为苜蓿地9年后,土壤CO2排放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下降。在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初级阶段,生态恢复措施对固碳增汇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64.
宁南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林分的结构与水文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宁南黄土丘陵区林分结构的水文功能影响关系及差异,以彭阳县3种典型林分(山杏纯林、山杏柠条混交林、山杏沙棘混交林)为对象,在2017年生长季观测了林下草本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冠层降雨再分配、林下蒸散、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地表覆盖度大小顺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0.81)山杏柠条混交林(0.71)山杏纯林(0.67);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0.86)山杏纯林(0.62)山杏柠条混交林(0.41);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为山杏柠条混交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纯林。(2)3种林分类型的冠层都相对稀疏,降雨穿透率均90%,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呈线性正相关;干流量和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呈对数关系。(3)林下蒸散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研究期间林下蒸散表现为山杏沙棘混交林(245.0mm)山杏纯林(227.7mm)山杏柠条混交林(220.9mm),其中山杏柠条混交林的月际间差异最小。(4)生长季内土壤湿度在中上层(0—80cm)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在深层则相反;深层土壤水分的林分差异为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在干旱缺水、侵蚀严重的黄土区,要恢复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功能的稳定植被时,既要考虑植被配置模式对地表覆盖和草本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也要考虑对土壤湿度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植被恢复中尽量选择山杏沙棘混交林和山杏纯林。  相似文献   
65.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耗水特性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利用植物茎流计,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乔木状沙拐枣茎干液流变化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3株乔木状沙拐枣在一个生长季内的日平均耗水量为4 183.4 g;在现行的灌溉管理条件下,4~10月3株基径为3.6,3.1,1.9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 203.5,4 829.1,1 517.5 g;7月份是耗水量最大的季节.乔木状沙拐枣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有所波动;液流高峰值出现在12: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3:00,夜间仍保持较高的液流速率.乔木状沙拐枣液流速率与基径呈正相关关系,在6月底,3株基径为3.6,3.1,2.1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耗水量分别为9 521.2,5 803.1 g/d和1 818.8 g/d.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拐枣日平均率日耗水量的排列顺序为:小雨<阴天<浮尘<沙尘暴<多云<晴天.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耗水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光波和光强对几种重要农业害虫趋光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以及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波长或光强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1)在CK光源(335.09~359.95 nm,408.66~432.83 nm),灯诱距离为1 m的条件下各种昆虫的趋光率的高低次序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朽木夜蛾Axylia putris (Linnaeus)>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 (Burmeist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鳃金龟Holotrichia lata (Brenske)>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2)20种不同波长光源中4个光源对棉铃虫诱集率较高。(3)在CK光源3个不同水平的光照度条件下(1.18、0.6、0.24 lx),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表现出趋光率随光强增强而增高的趋势。(4)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在19:30—20:30和22:45—次日7:00 2个时间段内趋光率最高。(5)采用CK光源在室外灯诱的鳞翅目昆虫中,雄虫数量明显高于雌虫,且雌虫有较高的携卵率;蓝紫色光波能够引诱更多的昆虫,而绿色或黄绿色的光波引诱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7.
许浩  王安康  陈涛 《广东园林》2019,41(1):30-35
清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发展的高峰期,乾隆南巡推动了扬州蜀岗、保障河等扬州西北郊园林的营造。从清代《平山堂图志》版刻图像入手,梳理了其中描绘的扬州西北郊园林名胜,分析了图像中所呈现的建筑、山水植被等园林要素,提炼了园林的风格特征。对图像视觉结构与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图版中景观的序列与水上游览的顺序相呼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秩序性。图版刻绘细腻,表现了清代扬州西北郊园林与名胜的精湛技艺与风格面貌。  相似文献   
68.
以宁南黄土区4种典型人工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方固定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计算,比较分析了宁南黄土区人工纯林和混交林林下草地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群落种类组成在不同林分中总体呈现多年生草本与1年生草本伴生,且多年生草本优势较明显;(2)4种林分下重要值综合分析也表明不同人工林地植物群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而且不同的林分类型对草本层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其重要值变化差异明显;(3)4种林分下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即生态优势度表现为山杏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桃林山杏×柠条,均匀度表现为山杏×柠条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林山桃林,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山杏×柠条山桃林山杏林山杏×沙棘混交林;(4)4种林分下植被的总盖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2016年高于2017年,主要受区域降水量影响。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选取宁夏南部山区百里香群落,利用了根钻法对百里香群落在0~60cm土壤范围内的根系构型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群落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地下0~20cm土层深度,在0~10cm土壤范围内根系生物量更加集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74%。群落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深度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分布。群落的根系参数中根长密度,表面积,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深度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比根长与土壤深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0.
在阐述生态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