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麦红吸浆虫幼虫滞育状态及其核酸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滞育幼虫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结茧幼虫,即圆茧;另一种是裸露幼虫。一般情况下,结茧幼虫占绝大多数,裸露幼虫所占比例较小,两者的比例随季节有所变化。滞育幼虫的RNA含量因季节而不同,春季活动阶段明显上升;而DNA含量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小,无一定的规律性。同一时期淘捡的裸露幼虫和结茧幼虫,其RNA或DNA含量基本相似,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二者的滞育本质是一样的,可能存在滞育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2.
采用聚块性指标和Iwao回归法等,研究了烟田烟蓟马种群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其符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且具有共同的K值(K=3.11653)。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精度水平下的Kuno序贯抽样图、不同防治指标下的Iwao序贯抽样图及复序贯抽样图。3种序贯抽样中,以复序贯抽样为优。  相似文献   
113.
根据1993~1996年的调查,本文记述陕西省烟田昆虫198种,属于10目56科。根据各种昆虫和烟叶生产的关系,提出一个烟田昆虫分类系统。根据此系统,陕西烟田有103种植食性昆虫,其中有6种是首先发现和记载的世界烟草新害虫,即平背螽斯、阔顶角螽、直尾须隔洋螽、银川油葫芦、中黑盲蝽、黑点丫银纹夜蛾;6种为中国烟草害虫新记录;51种为陕西烟草害虫新记录。44种肉食性昆虫中,15种是世界烟草害虫新天敌;1种为中国烟草害虫天敌新记录;22种为陕西烟草害虫天敌新记录。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烟田中有6种主要害虫,它们是桃蚜、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和东方蝼蛄;6种局部偶发重要害虫;5种中度害虫。存在有9种主要益虫和13种次要益虫。尚有34种寄主未确定的害虫,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4.
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的重要害虫能够成灾,内在条件在于其生活隐蔽、幼虫滞育与多态性、潜伏土壤中隔年或多年羽化、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具r型与k型生态对策的优势特性。小麦作为承灾体,对麦红吸浆虫的危害有一系列防御机制,表现出不选择性、机械抗性、生化抗性等多层次的综合抗性。种植感虫小麦品种,抽穗期与吸浆虫的羽化高峰期相吻合,是出现灾害的基本条件。在半湿润和干旱地区,小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地势、土壤、温度、降雨、光照、风、天敌,以及农业生产措施如水利工程与灌溉、品种更换、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施用农药、施肥、播期等田间管理措施与水平,对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暴发成灾有交互影响作用。小麦品种的抗性程度、保持土壤湿度的灌溉条件与雨量、种植制度及农田农药的施用情况是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成灾的关键因子,新灌区对麦红吸浆虫的灾害应特别引起注意。麦红吸浆虫灾害发生的过程分为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暴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7个阶段。根据灾害出现各阶段的特征,提出了控制策略与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5.
苹果壁蜂授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苹果花期利用壁蜂授粉的研究结果表明,秦冠和红富士花朵座果率分别提高19.70%和62.97%,落果率秦冠降低88.19%、红富士降低32.90%;果品产量,秦冠平均亩产提高5.92%~30.56%,红富士平均亩产提高11.11%~36.65%;果品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均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着色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6.
应用DNA序列研究昆虫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规律已成为当今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热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在蝶类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主要从线粒体基因(常用分子标记如:16S rDNA、Cyt b、COⅠ、COⅡ、ND5等)以及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常用分子标记如:28S rDNA、视蛋白(OPS1)基因、周期(Period)基因、丙糖磷酸异构酶(Tpi)和甘露糖磷酸异构酶(Mpi)基因、延长因子(EF-1α)基因、无翅基因(Wingless)等]、多基因联合等3方面阐述蝶类不同分类阶元系统发育研究的进展。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多基因联合分析已成为当前蝶类分类和系统关系研究的主要手段,未来更多基因片段将被用于蝶类分子系统学研究,更多的蝶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将被测序;最后,也探讨了目前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