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318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332篇
  192篇
综合类   1372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211篇
畜牧兽医   1015篇
园艺   243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花艺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它的创作和欣赏都是即时性的,花艺作品到现在已经变成单纯的欣赏,文化内涵严重不足。因此,利用贵州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对花艺作品进行创新非常有必要。在研究花艺作品创新的问题上,直接创新传统的花器、花材、花卉艺术造型。将贵州优秀少数民族文化通过一定方法融入花艺中,使得花艺作品更具文化历史内涵,同时也可以传播贵州优秀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2.
以常规品种‘青叶1号’繁种田中发现的大葱不育株为不育源,利用回交转育法选育出稳定的不育系353A和相应保持系353B,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不育度均接近100%,353A、353B授粉后结实正常,以353A为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及产量优势,为大葱种质资源的创新及杂种优势的利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3.
靖粳26号系由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优异的抗逆性,是一个适应性较广的优质、高产、耐寒、多抗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4.
为揭示云南文山州辣椒成熟期果色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化学基础,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州辣椒成熟期紫色、红色、金色和杂色果实的叶绿素(chlorophylls,Chls)、类胡萝卜素(Car)和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文山辣椒成熟期不同颜色果实的叶绿素a(Chl 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b)及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a+b)/Car]特征均为紫色杂色红色金色,叶绿素b(Chl b)含量特征为紫色杂色金色红色,Car含量特征为金色红色杂色紫色,总花色苷含量(TAC)特征为紫色红色金色杂色,此外,4种颜色果实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Car含量和TAC间的差异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文山辣椒成熟期果实颜色差异主要决定于Chl含量,叶绿素和花色苷共同贡献于果实的紫色,Car含量则决定了果实的金色和红色。本研究可为文山州辣椒果色呈现机理的研究和新奇果色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现有流形学习算法在学习人脸数据时,假设所有数据点位于单一低维嵌入流形之上,当数据点实际分布在不同的流形上时,单流形假设就会影响数据真实空间结构。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邻域保持嵌入(multiple neighborhood preserving embedding, M-NPE)的学习算法来发现不同类别数据在不同维度的低维嵌入空间中分布的多流形结构。首先,单独学习不同类别数据的流形,得到反映其本质特征的流形;再通过遗传算法搜索每个流形的最优维数;最后依据最小重构误差分类器对样本分类。在Extended Yale B和CMU PIE这2个大型人脸库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6.
研究饱和蒸汽热处理过程中竹材颜色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竹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颜色系统CIE 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研究饱和蒸汽热处理毛竹竹片过程中竹片初始含水率和热处理时间对其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竹材颜色从浅黄色变为深红褐色,整体颜色变化均匀。竹材初始含水率和热处理时间对a~*、b~*和L~*均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a~*先升高再降低,b~*和L~*主要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竹材亮度的降低,a~*以一种类似抛物线的趋势变化,而b~*主要呈现直线降低的趋势,但均大于0,表明竹处理材偏红、偏蓝。热处理时间对竹材总色差(ΔE~*)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0~20 min,且ΔE~*受明度差(ΔL~*)的影响较大,而黄蓝色品差(Δb~*)对ΔE~*的影响大于红绿色品差(Δa~*)。此外,处理后竹材的颜色饱和度(C~*)和饱和度差值(ΔC~*ab)均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色度变化(ΔC~*)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竹材之间,颜色亮度和黄蓝度主要分布范围差异不大,而红绿度差异较大。三大素检测结果显示,处理材颜色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初始含水率引起化学成分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7.
安徽省作物养分供需分析及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农田养分管理模式是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由之路,因而开展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比较研究对促进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估了安徽省16市2010—2016年主要有机肥(包括秸秆、粪便、绿肥和饼肥)的养分资源,明晰了安徽省农业生产中有机、无机养分投入现状,并根据农业种植结构开展了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差异和关系研究,最后探索了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2010—2016年平均有机肥养分资源为287.70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104.49万t、39.60万t和143.61万t,可基本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但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低,N、P_2O_5和K_2O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1.44%、19.91%和52.61%,有机肥N、P_2O_5和K_2O实际还田量仅占作物养分需求的20.74%、25.38%和63.61%,占农田养分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11.87%、10.27%和51.35%。全省N、P_2O_5、K_2O养分实际投入量(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是作物养分需求的1.75倍、2.47倍和1.24倍,有7个市的N和13个市的P_2O_5养分施用量超过作物需求的2倍,存在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通过控制农业总养分输入,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为35.12%,N、P_2O和K_2O的减施潜力分别为21.28%、23.97%和78.61%。提高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和发展冬季绿肥资源可进一步促进化肥减施。本研究可为安徽省化肥零增长和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8.
正多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已有的油葵脱粒装置无法适用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该文针对油葵在脱粒过程中油葵脱净率较低、籽粒破损率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杆机构的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重点介绍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变隙式凹板筛结构的间隙调节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运动轨迹分析和求解,确定了变隙式凹板筛可变间隙为20~60 mm。试制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试验台,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喂入量作为试验因素,以脱净率、破损率为指标开展正交试验,确定较优作业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脱粒过程中,影响油葵脱净率和籽粒破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脱粒间隙、滚筒转速、喂入量,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脱粒间隙35 mm、滚筒转速280 r/min、喂入量1.8 kg/s。在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下进行重复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油葵的平均脱净率为99.01%,籽粒破损率为2.28%,满足油葵脱粒作业需求。该研究的较优作业参数适用于该文试验的物料条件,实际作业中需调整脱粒凹板筛的直径大小,进而改变脱粒间隙等工作参数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油葵脱粒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9.
运用系统科学和协调发展观建立REES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获得2000-2004年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采用2维4象限法,对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可持续发展关键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①内江市2000年后从停滞的人类发展进入弱可持续协调发展阶段;在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总体是发展不足.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水,对发展的约束已凸现;发展系统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产业空心化.③应用此方法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层次分明、形象直观、符合实际、揭示机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0.
[目的]为小果型西瓜三倍体的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二倍体小果型西瓜优良自交系MH-39-1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诱导四倍体的研究。[结果]100 mg/L秋水仙素处理子叶的不定芽分化率达66.7%,平均分化不定芽6.7个。400 mg/L秋水仙素处理的四倍体诱导率为20.0%。秋水仙素处理12 h的不定芽分化率为83.3%,处理48 h的不定芽分化率为16.7%。秋水仙素处理24~36 h的四倍体诱导率为16.7%。4.0 mg/L 6-BA处理的不定芽分化率为83.3%,1.0 mg/L 6-BA处理的不定芽分化率为58.3%。再生芽在4种生根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均在90%以上,在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再生苗的平均生根数仅为6.5条,添加NAA的培养基上再生苗的平均生根数在10条以上,但根短而粗。[结论]初步确定秋水仙素离体诱导小果型西瓜四倍体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为400mg/L和2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