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乌兰布和沙漠湖泊变化与气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卫星和气候数据,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湖泊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巴资源卫星2000-2008年长时间序列的影像数据,通过最佳波段组合和时相的选取,用一景同期TM图像作为辅助数据,进行高精度几何配准和镶嵌以及边缘信息提取等处理,绘制湖面变化解译图.为避免个别年份湖面变化出现的偶然性,采用几个相邻年份湖面求取平均值的方法统计...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水利枢钮工程影响深远,库区移民安置是其中难度相当大的系统性工程.文章将简要阐述移民安置的运作环境,说明移民安置的现状,分析安置过程中期和后续移民扶持工作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最后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降解聚乳酸沙障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按不同坡向和不同坡位,对乌兰布和沙漠铺设3.5a的聚乳酸(PLA)方格沙障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单根纱线拉伸试验研究了沙障的力学性能变化,利用天平称重测定了失重率变化,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障体表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未使用的PLA沙障相比,随坡位的上升,障体4个部位的单纱断裂强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各部位的单纱断裂强度由小到大排序依次为:迎风面、顶部、背风面、贴地面。从坡底到坡顶,障体的失重率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特点。沙障暴露部分的降解现象较贴地部分的明显。风沙流吹蚀磨蚀是影响PLA沙障材料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光照的影响其次,沙区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4.
以3年生水培毛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铜/碳-核/壳结构纳米颗粒(CCCSNs)处理对毛竹抗氧化酶活性、H2O2、MDA含量、光合参数和光系统II(PSII)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CCSNs处理显著提高了毛竹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H2O2含量,随着CCCSNs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的MDA含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CCSNs处理后毛竹叶片对光的利用率增大,但并未对其光合作用造成显著影响,对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影响也不显著。表明CCCSNs的施入并未对毛竹叶片的生理和光合作用造成较大影响,不足以对毛竹的生长造成危害,可为后续的CCCSNs对活体毛竹材的防腐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沙棘经济林碳汇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的有关规定,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地区营造的沙棘经济林进行了碳汇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各器官含碳率为:叶子54.72%,根45.26%,枝条54.58%。20a后的碳储量约为81 911.53t。在造林和培育过程中,由于苗木、果实运输、浇水、施肥等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为834.60t,因此可计算出在造林20a后的沙棘经济林的净碳汇量为81 077t。  相似文献   
16.
PLA沙障对毛乌素沙地新月形沙丘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乌素沙地铺设PLA沙障的新月形沙丘不同部位0-60 cm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个采样点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地形影响明显,从丘间低地、沙丘底部、沙丘中部到沙丘顶部土壤含水量依次降低;PLA沙障增强了沙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障格内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裸沙丘上的土壤含水量,并且障格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稳定,规律明显;PLA沙障对沙丘0-40 cm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综合分析认为PLA沙障的配置在本研究区内对沙丘土壤水分保持有一定作用,能为后期的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沙袋沙障凹曲面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按不同规格,不同坡位,对设置一年后、总面积近25 000 m2的沙袋沙障内凹曲面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沙障规格和设置部位对沙障凹曲面的特征均有显著影响.通过3种规格的对比,1 m×1m规格沙袋沙障更利于稳定凹曲面的形成;3个坡位相比,坡顶处形成的凹曲面较为稳定.不同规格及不同坡位沙障凹曲面的N-S和W-E两个走向垂直剖面轮廓曲线都基本符合一元二次函数,且N-S剖面较W-E剖面陡,表明凹曲面特性受风力及风向影响较大.沙袋沙障稳定凹曲面的障间蚀积系数在1/10左右.障内植物对凹曲面形态特征影响较大,植物具有明显的灌丛堆效应,可进一步增强沙丘的稳定性.大规格的沙障若一定时间内无植被生长,会导致沙障很快失去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PLA沙障进行煮沸处理,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了煮沸后的PLA沙障织物的线圈大小,同时又通过单纱拉伸试验测定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以研究煮沸处理对PLA沙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煮沸处理能够显著减小PLA沙障的线圈直径.在5min内煮沸时间越长,PLA沙障线圈直径越小,不同煮沸时间的PLA沙障线圈直径在5%水平差异显著.5min内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使PLA沙障的力学性能稍有下降,但在5%水平差异不显著.在实验地铺设PLA沙障前,基于最短的煮沸时间,建议将沙障在100℃沸水中煮沸1.5分钟,可以使得纺织针变的更加紧密,不容易漏沙,而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没有任何改变.  相似文献   
19.
沙棘林能源价值及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棘作为鄂尔多斯地区一种生态经济树种,但是生长到一定年龄就会出现"老化"现象,挂果量明显下降,病虫害严重,使得经济收入严重受损。通过现地平茬试验,基于平茬前沙棘的树高、冠幅、地径的调查以及平茬后的树高、冠幅、分枝数以及生物量测定数据为依据,研究发现沙棘最佳平茬树龄为8龄,留茬高度在距地表10cm为佳,茬口进行涂漆处理后萌芽生长状况较好;采用WZR-1TCⅡ型电脑自动热量计测定不同林龄沙棘植株以及各器官的热值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是一种高热值能源树种,去灰分热值大致在19-20KJ.g-1。沙棘各器官平均去灰分热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根﹥枝﹥叶﹥皮。最后对2010年鄂尔多斯地区营造的7118.27hm2沙棘生态经济林在生长8龄平茬后地上部分的能源价值进行估算,其能源价值相当于3.995×106t原煤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物量模型是估算荒漠地区灌丛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库布其沙漠北缘8种荒漠灌丛为对象,以实地收获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全挖法获得地下生物量数据为基础,依据株高(H)和冠幅(C)两个形态因子的复合因子CH作为自变量,以灌丛生物量(W)为因变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判别系数R2和估计值标准误差SEE分析认为花棒、羊柴、沙柳和沙拐枣灌丛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bCH,而梭梭和柠条灌丛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CH)b,柽柳和水柏枝灌丛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 =a+ bCH+ c(CH)2.经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77.89%~ 92.38%,其预测效果较好.利用W~CH生物量模型估算库布其沙漠8种荒漠灌丛生物量,操作简便易行,对今后库布其沙漠地区区域尺度生物量估算和碳汇计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