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6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以产自广西的4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桂无1号’(桂1)、‘桂无4号’(桂4)、‘岑软2号’(岑2)和‘岑软3号’(岑3)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对其设置10%、20%和30%共3个浓度梯度,给予持续12、24、36 h以及营养液恢复12 h处理,测定幼苗各处理的生理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小于对照,其中桂1和桂4下降幅度最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胁迫处理36 h后,桂1和桂4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岑2和岑3的叶绿素含量升高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岑2和岑3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桂1和桂4明显。复水后,岑2和岑3较多生理指标有恢复迹象。隶属函数分析表明,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岑软3号岑软2号桂无1号桂无4号。  相似文献   
42.
以1年生樟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密度对樟树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大,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3.
华南地区3种典型人工林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华南地区木荷、湿地松和尾叶桉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地的土壤容重分别为尾叶桉林>湿地松林>木荷林,总孔隙度为木荷林>湿地松林>尾叶桉林,土壤毛管持水量分别为木荷林>尾叶桉林>湿地松林。木荷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相对较好,湿地松林的土壤通气性一般而保水性差,尾叶桉林地的土壤保水性一般而通气性较差。3种林地呈强酸性。木荷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 N、碱解 N 和速效K含量最高。全P和速效P含量为尾叶桉林地 >木荷林地 >湿地松林地,而全K含量为尾叶桉林地 >湿地松林地 >木荷林地。木荷林地的土壤固氮菌和解磷菌数量最多,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在3种林分中的综合土壤肥力最高。  相似文献   
44.
混交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枫香×樟树、楠木×尖叶杜英、木周木×海南红豆、格木×海南红豆、火力楠×阴香、枫香×米老排×降香黄檀、樟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各林地的容重、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的不同引起其保水性和通气性的差异。细菌是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主要组成者。各混交林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大。各混交林地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放线菌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孔隙呈显著负相关。脲酶与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不同坡位造林地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深圳市宝安区生态风景示范林的不同坡位———上坡和下坡造林地的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呈现下坡 >上坡的倾向。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和大多数土壤养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6.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阐述老年体育的特殊性,进而提出老年体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7.
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假连翘(Duranta repens)、老鸭嘴(Thunbergia erecta)和葛藤(Pueraria lobata)4种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模拟下的低温胁迫环境(6 ℃)对幼苗叶片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低温胁迫的延长,假连翘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其余3种幼苗持续下降,低温解除后均显著回升;4种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或波动;葛藤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后降,其余幼苗显著上升, 且低温解除后有所增加;4种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SOD活性持续上升或先升后降。低温解除后,盐肤木幼苗的SOD活性略有上升,其余幼苗显著下降。(2) 随低温胁迫的延长,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持续下降,假连翘的胞间CO2浓度(Ci)持续上升,其余幼苗先降后升。低温解除后4种幼苗叶片PnGsTr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C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温胁迫和恢复48 h期间,4种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SOD活性的稳定或增加,减轻了幼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幼苗对低温胁迫适应性反应的重要调节机制。恢复48 h时的PnGsTr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C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4种幼苗有一定的抗寒能力。(3)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均得出4种幼苗的抗寒性顺序为葛藤>盐肤木>老鸭嘴>假连翘,这一结果可为采矿石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植物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皆伐对杉木林土壤养分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杉木林刚皆伐和皆伐半年后的土壤剖面的pH值、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为杉木人工林的更新和维护地力的机制提供依据.与刚皆伐各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半年后相应土层的土壤pH值均有所下降,土壤有机质及除土层0-5 cm外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而水解性氮含量在一些土层增加,在其它土层中下降.  相似文献   
49.
不同密度下大叶相思幼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密度为1 667、4 444和10 000株·hm-2的2年生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幼林的胸径、树高、冠幅生长进行了研究,并采伐标准木,用标准木的各器官干质量与胸径和树高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估测林分的生物量和平均木干质量.结果表明:密度为1 667、4 444和10 000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35、3.31和3.88 cm,平均树高分别为4.26、4.02、4.10 m,平均冠幅分别为2.11、1.73、1.26 m.密度为4 444和10 000株·hm-2林分的平均单株干质量相近,显著小于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单株干质量(P<0.000 1);林分生物量则为10 000株·hm-2林分(27 600 kg·hm-2)>4 444株·hm-2林分(12 266 kg·hm-2)>1 667株·hm-2林分(6 701kg·hm-2).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率在密度为10 000和4 444株·hm-2的林分内为干>根>枝>叶>皮,在密度1 667株·hm-2的林分内为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50.
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这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真菌数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放线菌数量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发育;脲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磷酸酶活性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能够供给土壤微生物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