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8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磷脂脂肪酸法分析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了1年生、2年生和5年轮作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发现,地黄连作障碍在2年生和5年轮作田均发生,表现为病虫害严重,根系生长不良,根际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代谢商高于对照等,说明地黄根际生态系统的代谢能力降低,可能影响到能量循环过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3个PLFAs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代表72.55%的变异信息,其中PCI解释了48.91%的变异,PC2解释了14.16%的变异,PC3解释了9.48%的变异,而且从主成分得分图上可以很明显区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另外还发现地黄根际真菌标志磷脂C18:2ω6,9显著高于非根际的对照土壤,这可能和根际病害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丁酸梭菌对仔猪的促生长作用,从而探索其工业化生产工艺,试验对丁酸梭菌进行200 L发酵中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丁酸梭菌菌粉,采用麦芽糊精作为保护剂,研究菌粉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活菌数可达1×109cfu/m L,芽孢转化率可达95%,菌粉活菌数可达2. 1×109cfu/g;菌粉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降低仔猪的腹泻率。说明丁酸梭菌菌粉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3.
正都知道岁月不会停下脚步,可就是忍不住回头,看着那已经定格的黑白照片,想念着曾经有过的匆匆那年,点点那事,一杯茶,一壶酒,一个人。小时候,每到腊月,家里都会来一位重要的亲人和我们一起过年,这就是我爸爸的姥爷,我的太姥爷。他是很慈祥的一个老头,永远是一副笑模样,红光满面,头顶用剃刀刮得亮亮的,活脱一尊笑面佛。太姥爷住在比较偏远的乡下,我每年会见他两次,除了我们在一起过年,还有  相似文献   
44.
家畜慢性咽炎是一种难治的咽喉部疾病,多由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污染、受凉感冒、体质差等因素引起,近年来该病有多发趋势.笔者自2001年3月份以来,自拟养阴利咽汤治疗该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K分离株的致病性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测定了该分离株的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对SFP雏鸡的致病力以及扩增病毒的VP2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结果显示,DK分离株对鸡胚的ELD50为104.5/0.2mL,以2×10^3ELD50剂量感染SFP雏鸡出现典型IBD的临床症状、剖检和组织学病变;实验鸡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44.4%;DK株VP2基因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3.1%~97.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6%~97.5%,其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与Cu-1wt参考株(经典株)同源性最高;DK株VP2氨基酸序列的七肽区SASWSGS及249Q、253Q、279D、284A、290M、313V、330S氨基酸位点均与强毒株的氨基酸位点一致;但其222P、256V、299N3个氨基酸不符合IBDV超强毒株的特征;而其第222、249位氨基酸为P和Q,与抗原变异株(vIBDV)的T和K也不相同。结果表明:IBDVDK株为中等偏强毒力病毒。本研究为IBD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以1 a 生金叶女贞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低温水平,维持不同的冷冻时间模拟自然界突发的降温环境,测定其成活率、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温度降至-2~0℃时,不需要对金叶女贞进行防寒措施便可安全度过霜期;但降到-6℃则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7.
荣昌猪肉质风味性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梅  李大军  黄微 《畜禽业》2011,(7):36-37
<正>中国地方品种分布广、资源非常丰富,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其间溪流纵横,自然资源丰富,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条件,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家畜  相似文献   
48.
【目的】在植物中,内质网胁迫(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未折叠蛋白应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参与环境胁迫响应过程,然而,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尚未见报道。文章利用基因数字表达谱技术探究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规律,以期为揭示种子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5℃)高湿(相对湿度100%)的方法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分别提取未老化处理(对照)和老化处理3 d的玉米种胚总RNA,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去除原始数据中的接头序列、包含模糊碱基的序列以及低质量序列,获得Clean reads,利用短序列比对软件SOAPaligner/ SOAP2将Clean Reads分别比对到玉米参考基因组和参考基因序列,采用RPKM(reads per kb per million reads)方法计算基因的表达量,根据FDR(false discovery rate)<0.001和|log2 ratio(T/CK)|≥1的标准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功能注释分析,筛选出响应人工老化的内质网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技术定量分析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在不同人工老化时间内的表达特性。【结果】基因数字表达谱鉴定结果表明,有104个差异表达基因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参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通路,其中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有97个(81个上调表达,16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内质网胁迫的标志性蛋白基因BiP以及分子伴侣蛋白基因CRTCNTGRP94等显著上调表达。参与内质网相关性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途径的有83个差异表达基因(70个上调,13个下调),其中启动ERAD途径的关键酶基因EDEM (ER degradation enhancing mannosidase I-like protein)下调,参与蛋白泛素化的E2泛素结合酶基因UbcH5、E3泛素连接酶基因Hrd1Doa10等也发生显著的表达变化。qRT-PCR结果表明,内质网胁迫相关基因在不同人工老化时间内表现表达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人工老化处理能造成玉米种胚细胞发生内质网胁迫。细胞通过上调分子伴侣基因表达和诱导ERAD途径响应内质网胁迫,但ERAD途径受阻可能引起错误折叠蛋白聚集,从而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最终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甚至丧失。  相似文献   
49.
肉猪热应激指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引起肉猪机体内部的平衡紊乱,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就对应激源(高温)作出适应性的应答反应,机体过度的应激,常导致肉猪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随着农村养猪专业户增多,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因热应激而导致猪的生产力下降的情况也越来越引起各养猪专业户的重视,迫切希望了解更多的有关肉猪热应激方面的知识。以使肉猪安全度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母猪表现为流产、早产、死产、木乃伊胎及弱仔等,仔猪和育肥猪则表现为呼吸困难。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养猪业构成了重大危害。特别是近一年来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暴发,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然而药物治疗该病几乎无效,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治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