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森林在碳清除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森林碳汇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所谓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而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库布齐沙漠藻类结皮层表面裂隙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揭示沙漠生物藻类结皮层表面裂隙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降水的方法对不同裂隙下沙漠藻类结皮层蒸发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 mm、10 mm和15 mm 3种降水条件下,蒸发过程前8 h内,藻类结皮层不能有效地阻止水分的蒸发;无裂隙藻类结皮层比有裂隙藻类结皮层更能促进蒸发;大裂隙藻类结皮层比小裂隙藻类结皮层有利于蒸发。从蒸发逐日累计损失水量来看,藻类结皮层有无裂隙对水分蒸发作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5 mm降雨持续4 d累计蒸发量为无裂隙藻类结皮层(37.8 g)大裂隙藻类结皮层(37.4 g)小裂隙藻类结皮层(36.8 g)纯沙土(36.4 g),10 mm降雨持续9 d累计蒸发量为大裂隙藻类结皮层(73.5 g)小裂隙藻类结皮层(73.1 g)纯沙土(71.1 g)无裂隙藻类结皮层(70.1 g),15 mm降雨持续12 d累计蒸发量为纯沙土(125.9 g)无裂隙藻类结皮层(122.6 g)大裂隙藻类结皮层(118.5 g)小裂隙藻类结皮层(111.6 g)。藻类结皮层裂隙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并因降雨量差异其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人工黄柳林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科尔沁沙地人工黄柳林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黄柳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1)平茬对黄柳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在平茬后的第一年内和现有的4个预留盖度下,不同预留盖度对黄柳生长无显著影响;留茬高度以0cm(齐地刈割)为佳;3)综合风速和风蚀量的测定分析发现,在全面围封、林间草本较好的情况下,留茬盖度在10%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沙地人工灌木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精确信息是开展精益生产的前提,也是精良技术、精准作业、精细管理的支持和保障。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思维和高效方式。山东潍坊烟区在烟叶生产领域,将精益理念、信息技术与高效管理结合,建立以气象资料、烟田地块、烟农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合作社、烟基设施和烟叶质量等信息为基础,以大数据、移动终端、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信息获取、分析等职能信息技术为关键的的烟叶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各级单位对生产要素的查询、展示和充分运用,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农牧交错区多伦县三期具有代表性(1987年、2000年和2010年)的湿地遥感数据为基础,对多伦县湿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湿地面积呈递减趋势,23 a共减少了13 504.63 hm2;其中1987-2000年,沼泽湿地变化率为-1.74%,河流水库湿地变化率为-0.12%.2000-2010年间,多伦县全县沼泽湿地变化率为-4.81%,河流水库湿地变化率为0.18%.湿地向非湿地转移,约90%以上是沼泽湿地向林地、草地和耕地转移,其中2000年之后的转移速率是1987-2000年转移速率的1.3倍.湿地内部转移,1987-2000年,表现为沼泽湿地净增加,2000-2010年表现为河流水库净增加.驱动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干热是湿地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由人口数量增加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的人为原因.正确的政策引导对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湿地保护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沙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地测定了造林5年、8年、18年杨树人工林的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5年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和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725kg/667m^2和260.66kg/667m^2;8年的分别为1086.62kg/667m^2和147.27kg/667m^2;18年的分别为1690.70kg/667m^2和297.75kg/667m^2。同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逐渐增加,而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的风蚀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风蚀坑不同类型沙障内土壤种子库种类、数量,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沙障防护风蚀坑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沙障能够有效提高风蚀坑内土壤种子库种类与数量;透风型沙障防护的风蚀坑土壤种子库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直播沙障的最高,而不透风型沙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风蚀坑内上部、中部土壤种子库数量最多,下部最少。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井窖移栽机成穴装置挖掘井窖稳定性差、易坍塌、土壤回流严重、直立度差,无法满足深井窖移栽成穴农艺要求。为此设计一种井窖移栽机单线螺旋成穴装置。对单线螺旋成穴装置的锥形钻尖、螺旋叶片、中心钻杆等关键结构进行设计,并采用动力学方法对其作业过程的入土阶段、切土阶段和排土阶段的成穴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单线螺旋成穴装置的直径、螺距和转速为影响其作业质量的关键参数。应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成穴装置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井窖深度、井窖直径、井窖直立度和土壤回流程度为评价指标,以直径、螺距、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关键参数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利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建立单线螺旋成穴装置响应指标与试验因素的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曲面得到其影响趋势和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井窖深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螺距、转速、直径,对井窖直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直径、螺距、转速。以回归方程为基础,采用多目标函数优化获取单线螺旋成穴装置的优化参数组合。根据优化后的参数组合研制单线螺旋成穴装置及田间作业平台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成穴装置直径为100mm、螺距为75mm、转速为350r/min时作业效果最佳,此时井窖深度为182mm、井窖直径为80.7mm,优化后的单线螺旋成穴装置满足井窖移栽成穴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总结潍坊烟区推进现代烟草农场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探索与实践,提出基于现代农业形势下提升烟叶农场组织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信息化水平、质量保证水平、主体意识的推进路径和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