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大麦科研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驻马店市农科所,回顾25年的科研历程,圆满完成了“河南大麦农家品种的整理”,协作完成了多个大麦科研攻关项目;组织了黄淮流域大麦品种区试;建立发展啤酒大麦商品生产基地;先后育成了豫大麦1号、2号,驻大麦3号、4号等一批大麦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了矮早三、浙农8214、85威24等一批大麦新品种;研制出一套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栽培技术;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为促进啤酒工业和城乡饲养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坚信,到2010年,在大麦科研工作中,要培育出更优的大麦新品种、取得更多的新成果,建立高产优质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生产基地,迅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振兴国民经济再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32.
研究和探索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模式,对于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就麒麟区实施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建设情况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33.
34.
仙人掌果红色素含量测定及其水溶液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人掌果又名仙掌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OpuntiadilleniiHaw的果实[1]在我国广东雷州半鸟海岸产量十分丰富,由于果皮毛刺多,食用不便而长期未被开发利用,仙人掌成熟果个大(3~5克/个),表皮深红色,果汁呈紫红色,民间作水果食用,无毒。有文献报道仙人掌红色素为甜菜色苷类化合物[2],而我国于甜菜中提取的甜菜红色素已成为商品天然色素[3,4],广泛用于糖果,冷饮,糖衣药品的着色[2]。仙人掌果的红色素含量大且易于提取,若能加工利用,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本文对该果的红色素含量进行… 相似文献
35.
基于ITS2条形码的南药巴戟天真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ITS2条形码的巴戟天及其混伪品的真伪鉴别方法。采用试剂盒提取巴戟天植物样品的总DNA,以一对通用引物对其ITS2条形码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巴戟天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采用DNAMAN、ClustalX软件拼接比对序列,以及利用MEGA5.1软件构建NJ树。获得的22条ITS2序列的长度范围为224~244 bp,GC含量范围为59.8%~70.1%。巴戟天与8种混伪品的ITS2序列存在155处变异,种间K2P遗传距离远大于种内K2P遗传距离。基于ITS2条形码的NJ聚类树能直观地区分巴戟天及其混伪品。因此,ITS2条形码适用于南药巴戟天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可为其基原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36.
试验通过研究纳米维生素A和普通维生素A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胫骨灰分钙磷含量及组织和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来评定其相对生物学效价,为维生素A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00只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基础日粮以玉米、豆粕为主,其中1~5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普通维生素A(750、1 500、2 250、3 000、3 750IU/kg);6~10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纳米维生素A(750、1 500、2 250、3 000、3 750IU/kg),进行为期21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维生素A和纳米维生素A能显著影响料重比、肝脏维生素A水平和肾脏维生素A水平,且料重比随维生素A添加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减少,肝脏、肾脏维生素A水平随维生素A添加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应用斜率比法得出纳米维生素A的相对生物学效价0.957(料重比)、1.816(平均体重)、1.858(日增重)、0.679(肝脏维生素A)、0.779(肾脏维生素A)、0.690(血清维生素A)、1.243(脾脏指数)、0.854(法氏囊指数)和3.133(灰分钙比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维生素A较普通维生素A的生物学效价高,以平均体重和日增重为评价指标,纳米维生素A的生产性能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估测为1.816和1.858。 相似文献
37.
38.
化橘红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化橘红中提取分离多糖,并对其化学组成进行研究。方法:化橘红经醚提醇提后的药渣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试剂脱蛋白,C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络合法分离纯化;用气相色谱法对其组成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的水溶性多糖经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硫酸-酚法证实为单一多糖,紫外光谱显示不含蛋白和核酸类物质。化橘红多糖是由D-木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甘露糖和一个未知物(待定)组成。结论:化橘红多糖为杂多糖,气相色谱法是该多糖组成分析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40.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至31 d,仔鱼已变态进入稚鱼期;培育至57 d,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等石斑鱼类早期发育的共性生长特征及其体表特性体色变化特征为驼背鲈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