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不同剂量的N 注入球孢白僵菌后,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选择该曲线峰值区域所对应的注入剂量即(80×1.3×1014)ion/cm2作为诱变育种的最佳注入剂量。比较离子注入前与注入后不同菌株的产酶曲线的结果是:不同菌株之间的Pr1蛋白酶酶活存在着差异,但是其酶活曲线变化规律一致,说明离子注入没有改变白僵菌Pr1蛋白酶的产酶过程。选择诱导24 h作为最佳诱导时间。通过测定菌株产孢量与菌株Pr1蛋白酶酶活双重指标对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Bb202IP50菌株在两个指标上表现均较好,产孢量达到(7.065±1.105 9)×108个孢子/cm2,A405达到了0.269 8±0.035 8,故将其确定为最佳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2.
桦树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危害桦树的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用马占山关于"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星天牛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根据聚集度指标确定理论抽样数,并估计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10-2011年连续2 a木毒蛾取食选择性试验和不同木麻黄无性系饲养幼虫的发育和排粪量的调查,选育抗木毒蛾的木麻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为抗木毒蛾的木麻黄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4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小于0.03,其饲养的木毒蛾幼虫平均化蛹率在55%以内,最低的仅有20%,平均蛹重在0.6 g以下,排粪量少;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属于感虫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3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超过0.08,其饲养的木毒蛾平均化蛹率在70%以上,平均蛹重大于0.66 g。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福建省枫香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查阅大量文献,记述我国枫香害虫、害螨80种,分属2纲7目35科。从分类系统看,以鳞翅目(35种)、鞘翅目(18种)、半翅目(16种)为多,各占43.8%、22.5%和20.0%,并列出了每种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和危害部位;同时介绍缀叶丛螟、樟蚕及长须刺蛾3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为控制枫香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油茶黑胶粉虱及扁座壳孢对其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茶黑胶粉虱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及其病原微生物扁座壳孢的形态特征、发生情况和应用前景。在福建省清流县调查结果表明,扁座壳孢对油茶黑胶粉虱的林间自然感染率为32.8%~86.9%,自然控制作用较强。在油茶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可利用自然带菌枝叶移挂法进行引种或通过人工培养制成菌剂来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对12年生、树高1.5~2.1m、造林密度为1500株·hm-2的普通油茶进行不同面积剪叶处理,以此模拟病虫等的危害,研究油茶叶片损失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剪叶处理对油茶落果率、果实质量、果实鲜出籽率、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均有一定影响。当叶损失量(剪叶量)为25%,50%和75%时,落果率分别为61.2%,83.8%和84.1%,是对照的1.54,2.11和2.12倍,显著高于对照;而叶损失量为12.5%时,油茶落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叶损失量高于25%时,鲜出籽率(低于41%)、出仁率(低于14%)和干仁含油率(低于37%)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对照(44.6%,14.7%和42.2%)差异显著;瘪籽率则随着剪叶量的增加而上升。剪叶对茶油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也有影响,尤其是剪叶75%后,茶油中棕榈酸的含量为24.8%,比对照的(9.2%)显著增高;油酸的含量为68.9%,比对照的(82.5%)显著降低。剪叶后对油茶植株翌年(2012年)的生长及结果情况调查表明:剪叶50%和75%的树势衰弱,抽梢不正常且新叶少,平均果实数仅为2.2和0个·株-1,基本没有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而剪叶12.5%的油茶树翌年生长正常,结果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损失超过25%将严重影响油茶的产量和翌年树势的生长,叶面积损失12.5%以上对茶油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龟子绿僵菌在松墨天牛成虫僵虫体上的宿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被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感染后的松墨天牛成虫僵虫放置于林地中,研究在林间自然条件下僵成虫体上绿僵菌孢子的宿存动态.通过2年试验发现:林间松墨天牛僵成虫体上孢子数量在试验初期(42天内)显著下降,以后下降趋势趋缓,84天后至僵虫完全腐烂基本稳定在每成虫10~5个孢子数量级;林地僵虫体上的孢子在126天内萌发率均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通过对不同时间僵虫体上绿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研究发现,在10~7,10~6孢子·mL~(-1)数量级的接种量下,僵成虫体上的孢子致病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僵虫体上的孢子在野外宿存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保持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对松材线虫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对马尾松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6株对松材线虫具有杀线虫活性的细菌,其中细菌Z11-2和细菌G36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用它们的培养滤液分别处理松材线虫24 h,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达92%和89%,48 h后线虫消解率分别是87.4%和77.5%。通过细菌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测序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菌株Z11-2和G36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处于同一分支,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初步鉴定细菌Z11-2和G36为短小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和绿僵菌林间感染星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的菌条,在林间通过星天牛成虫在木麻黄树干的菌条上自由爬行接触的方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星天牛成虫接触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13 d后,死亡率达100%(对照组死亡率仅为16.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6.77 d和5.93 d;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的天牛成虫存活期分别为7.9 d(3~13 d)和7.1 d(3~13d),极显著低于对照的26.1 d(8~43 d)。说明利用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林间防治星天牛成虫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油茶的一种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危害油茶的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现有文献仅记载该虫严重危害茶树,也可取食珍珠菜,但未见危害油茶的报道.对福建省清流县、邵武市油茶林样地的调查表明:油茶株受害率100%,叶片受害率15%~90%,危害较为严重.介绍了黑足角胸叶甲成虫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危害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等,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