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3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74篇 |
农学 | 152篇 |
基础科学 | 204篇 |
336篇 | |
综合类 | 1810篇 |
农作物 | 212篇 |
水产渔业 | 184篇 |
畜牧兽医 | 799篇 |
园艺 | 279篇 |
植物保护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40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89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蓝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30,60,90,120和150 mmol·L-1)对菘蓝幼苗进行处理,胁迫14 d后测定了其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不同程度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菘蓝幼苗株高和根长都有抑制作用,对根和叶的物质积累也有显著影响,并随浓度的递增呈降低的趋势;菘蓝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根质膜透性、叶片脯氨酸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含量、组织自动氧化速率(R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当NaCl浓度低于90 mmol·L-1时,菘蓝幼苗的生长没有受到盐胁迫的明显抑制,根系活力降低不明显,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也未显著升高,说明菘蓝幼苗对低浓度盐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收集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蒙古黄芪种苗,制定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为黄芪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共收集35份蒙古黄芪种苗,测定各产区种苗单株鲜重、根长、根粗、芽体长、芽体个数、病斑度等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种苗分级。后将不同等级种苗移栽,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蒙古黄芪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6.17 g,根长≥39.09 cm,根粗≥6.07 mm;二级种苗的单株鲜重为5.73~6.16 g,根长为31.32~39.08 cm,根粗为5.64~6.07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为3.27~5.72 g,根长为25.11~31.31 cm,根粗为5.02~5.63 mm。结论:黄芪产量随着种苗等级降低而减少,生产中采用一、二级种苗进行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4.
55.
56.
提高绵羊冷冻精液质量和受胎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75年开始此项研究,五年来,着重对绵羊冷冻精液稀释液的保护性能进行研究;同时还进行了精液冻前处理、冷冻和解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16种稀释液进行了受胎试验。共授精母羊2983头,产羔970头,情期受胎率平均为32.5%(13.7~58.9%)。其中各年最佳组合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43.3%(26/60,1975),51.3%(39/76,1976),58.9%(43/73,1977)和53.4%(47/88,1979)和57.1%(48/84,1979)。 相似文献
57.
无菌采取5日龄SD大鼠的颅盖骨,用胰蛋白酶预消化后,漂洗,剪碎,再用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成骨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用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一个培养周期的成骨细胞活性分布,探讨一种经济、高效的原代成骨细胞培养方法。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未贴壁的细胞呈圆形,贴壁生长的细胞呈不规则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单核,有1-3个核仁;碱性磷酸酶和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阳性率≥98.06%);MTT法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成骨细胞培养至第10 d时活性最强。证实用改良的二次酶消化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成骨细胞,且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58.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园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从传统中草药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用于桑树害虫防治的可行性,用2%苦参碱稀释药液对部分桑园害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检测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苦参碱对桑尺蠖、桑毛虫、棉大造桥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有较强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23.55、28.73、28.52、30.71、25.61 mg/L,以1 500倍稀释药液对上述5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为92.18%~96.78%,并且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24 h虫口退减率为89.81%~96.00%;对桑园微型害虫桑蓟马和朱砂叶螨也有较强的毒力和防治效果,1 500倍稀释药液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5.52%、98.07%,田间防治24 h虫口退减率分别为90.61%、92.55%;对桑螟、野桑蚕的毒力较低,LC50分别为364.47和351.01 mg/L,1 500倍稀释药液对2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仅有3.13%和3.83%,田间防治24 h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8.06%、8.70%。用2%苦参碱的2 000倍、1 500倍、1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4、8、32 h,安全间隔期后采摘桑叶喂蚕,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茧量性状无不良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苦参碱对桑园害虫防治具有选择性药效,如果桑园害虫的优势种群为桑尺蠖、棉大造桥虫、桑毛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桑蓟马、朱砂叶螨,可以考虑采用苦参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9.
60.
随着家禽养殖业的迅速扩张,肉鸡养殖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鸡对饲料的转化率是家禽养殖业中相对较高的一种,业绩良好的鸡只养殖料重比可以达到2:1左右,通过参考肉鸡饲料的转化规律,以及综合考虑当下鸡只以及鸡蛋的市场行情,饲料价格等因素,合理规划安排肉鸡的生产以及出栏,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将对鸡只的养殖管理技术以及蛋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鸡只的科学养殖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