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樟子松松针锈病是樟子松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先后在辽宁、吉林、陕西等地发生,对人工幼林为害严重,十年生以下的幼林被害率达58——100%,感病指数为48.6——59.7%。樟子松松针锈病主要侵  相似文献   
22.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球上许多森林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对森林植被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林火发生后,大量过火林的存在对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阐明了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过火林清理的必要性,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依据火烧迹地林木烧伤程度确定林火强度基础上,对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火强度下的幼苗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探明自然条件下林火干扰对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为今后开展林火促进更新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强度下更新树种均为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株数介于2 500~6 500株·hm-2,平均值为4 542株·hm-2;樟子松天然更新频度介于50%~100%,平均值为89%;表明林火能够促进樟子松天然更新。随着火烧程度增加,樟子松天然更新株数和频度显著降低,轻度和中度火烧更有利于促进樟子松天然更新,而重度和极重度火烧下樟子松仍能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区域内野生经济植物种类,并划分了野生经济植物类别。  相似文献   
25.
电气火灾在火灾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逐年上升,电气火灾往往导致重大人身事故和设备损坏。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以及一旦电气火灾出现,采取正确补救方法,达到减少损失保障安全目的,笔者根据工程实践总结,谈谈电气火灾的防护与补救。一、电气火灾的原因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引起火灾的原  相似文献   
26.
27.
樟子松松针锈病,普遍发生在大兴安岭红花尔基林区,为害严重。人工接种证实,病原菌的转主寄主为蒙古白头翁[Pulsatilla ambigua],因而被鉴定为白头翁鞘锈菌[Coleospovium pulsatillae]。用多菌灵(300×)和退菌特(500×)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8.
红花尔基的樟子松林是我国的重要种籽基地之一,为了使这片森林健康成长,1982~1983年,我们对樟子松林的病害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病害有五种: 樟子松烂皮病:是林区主要的病害之一,在20年生以下密度较大的人工林内危害严重,病原菌多从日灼或虫害的裂缝处侵入。先从树干东部的韧皮部侵入,逐渐向西北蔓延,直至  相似文献   
29.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N 47°54′-48°54′,E 119°46′-120°30′)是我国三大乔木种子基地之一,几十年来为全国各地绿化,特别是为“三北”地区绿化,提供了大量的优良种子,近几年来,该林区病害日益严重,种类也逐年增加,发病严重的林分成片枯死。为了摸清该林区病害种类,发病规律和探讨防治方法,我们对该林区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鉴定,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0.
樟子松球果害虫寄生性天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花尔基地区沙地樟子松球害虫等寄生性天敌已知16种。姬蜂科7种,茧蜂科4种,小蜂总科5种。其中,对樟子松球果害虫种群密度影响最大的是曲姬蜂Scambus sudeticus、密点曲姬蜂S.punctatus、短角曲姬蜂S.brevicornis、宽颊曲姬蜂S.eurygenys。报道了主要种类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