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8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3篇 |
农学 | 85篇 |
基础科学 | 73篇 |
73篇 | |
综合类 | 572篇 |
农作物 | 109篇 |
水产渔业 | 39篇 |
畜牧兽医 | 291篇 |
园艺 | 129篇 |
植物保护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72.
一、玉米杂交制种花期相遇的理想标准玉米杂交制种的成败,关键在于父母本花期能否良好相遇。过去在制种花期调节技术上片面强调“母等父”的原则,往往会造成母本雌穗结实不全、秃尖等现象。从理论上讲,玉米雌穗花丝寿命较长,一般为10~15天,但是这期间的每一天花丝接受花粉的能力有差异。据实地观察,花丝受粉能力 相似文献
73.
玉米自交系是配制杂交玉米种子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杂交种子质量和产量。因此,提高玉米自交系纯度是保证杂交种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几年的繁育实践,玉米自交系质量控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4.
75.
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格局分析对提升耕地保护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以晋中市2794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2017年晋中市国家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采用累积分布函数、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及GIS分组分析等方法,分析晋中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16个因子对其影响及交互作用。研究表明:耕地规模由晋中西部平原地区向东部山区呈“梯度递减”;耕地质量偏向低值集聚,空间正相关性集聚特征显著,其中HH型主要分布在晋中北部及西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西南部;集聚类型与耕地国家经济等指数分布保持空间一致性。耕地质量空间分异与影响因子密切相关,是多个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从市域看,自然要素的解释力度较强;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强于单因子,且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基于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将晋中市分为耕地高质量区、中质量区和低质量区;高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和田块平整度,属自然要素及工程要素驱动型;中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投入量和灌溉保证率,属综合要素驱动型;低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地貌、坡度、耕作距离、灌溉保证率和田块平整度,属综合要素驱动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小叶鼠李叶片的光、氮、水资源利用效率(RUEs)在较长时间尺度(季节)上的变化特征,分析环境变化对RUEs季节动态的影响、叶片功能性状与RUEs的关系以及不同RUEs间的权衡关系。【方法】2021年6—10月,在北京密云山区,以当地林下优势灌木小叶鼠李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参数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原位观测,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小叶鼠李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同时测量其叶片功能性状,结合观测的环境因子数据,分析小叶鼠李叶片内禀水分利用效率(WUEi)、氮利用效率(NUE)和光利用效率(LUE)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RUEs间的权衡关系。【结果】1)小叶鼠李在生长期内WUEi、NUE、LUE的最大值分别为107.3μmol·mol-1、18.35μmol·g-1s-1、0.087 mol·mol-1,其季节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91%、39.12%、12.6%。2)在生长季中期,土壤相对可利用含水量充足的湿润条件下(RE...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与茶梢蛾种群发展相关的11个因子为指标,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运用建立在模糊集合理论基础上的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对丘陵区茶梢蛾的为害类型进行了数量划分.划分结果客观、具体,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8.
以广西高峰林场的10、12、18和51 a灰木莲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Fe、Mn、Cu、Zn、B、Al在不同林龄林分中的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有机质、pH值及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灰木莲人工林的土壤改良效果及养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林龄变化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均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有效B含量无显著变化,交换性Al含量显著降低。(2)各微量元素有效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Fe、Cu、Mn、Zn、B、Al,除Al(0.57)外,其余元素的有效性指数均大于1,且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间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51、18、10、12 a,整体呈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3)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土壤有机质、容重、持水量及总孔隙度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中有机质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变异的解释度最高(55.7%)。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受林龄变化的影响,并且土壤有机质是引起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灰木莲的长期经营提高了土壤微量... 相似文献
79.
对4年7代油桐尺蠖生命表进行研完表明,油桐尺蠖生命表曲线为DeeveyⅢ型,呈负指数增长;K值最大值依次为K_1(1龄)及K_6(6龄至蛹期)。经d值法测定,K_6为关键虫期。野外实验表明,干旱对第一代蛹的存活率影响极大。所有这些结果,都为该虫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80.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的原理,对水土保持型速生高效乔灌草配置模式及其土壤侵蚀控制效能作了初步研究。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水土保持、速生、高效等功能,选择乔灌草品种,设计了5种植被配置模式,在每种模式中,用标准径流小区、米级小区和钉子法测定土壤侵蚀量;用溅蚀杯法测定土壤溅蚀量;用In-situ技术监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通过研究,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各个模式的土壤侵蚀控制效能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选出最佳模式,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