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5篇
林业   4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我国特有的重要油料树种。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和β-胡萝卜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1-2]。随着油茶经济地位的提升,种植面积及开发力度的日  相似文献   
42.
华山松球果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华山松球果螟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描述;在云南楚雄市紫溪山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球果中越冬;成虫多在12:00~18:00羽化,求偶及交尾在夜间进行;成虫羽化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产卵场所具有选择性,卵主要产于2年生球果表面。  相似文献   
43.
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江山地区笋用竹笋期害虫的种类,并研究了竹林金针虫的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江山市笋期害虫共有25种,隶属于6目12科19属,有竹林金针虫Melanotus cribricollis(Faldrmann)、浙江栉蝠蛾Bipec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淡竹笋夜蛾Apamea kumaso Suqi、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Draudt)和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Butler)。其中,筛胸疏爪叩甲造成退笋率高达48%~60%,竹笋夜蛾造成的退笋率高达70%~90%。利用"5%辛硫磷+3%毒死蜱"混合药剂防治金针虫,防效达60%,且无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44.
在竹斑蛾大发生后,分批采集越冬代预蛹茧于室内饲养,获得寄生性天敌11种,有白僵菌1种、寄蝇3种、寄生蜂7种,寄蝇、寄生蜂全部是寄主新记录,其中在姬蜂科中发现2个中国新记录属、1个中国新记录种.11种寄生性天敌中有4个优势种,其寄生率各自均占总寄生率10%以上.特别是新拟秘姬蜂,寄生率占总寄生率47%,估计在竹林中竹斑蛾越冬茧阶段可繁殖3代.  相似文献   
45.
樟颈曼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樟颈曼盲蝽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各虫态习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樟颈曼盲蝽在浙江1年发生6~7代,以卵在香樟叶柄和叶脉内越冬.自5月中旬起至12月,若虫和成虫同时可见.对该虫的爆发机制进行了探讨,香樟高密度、大面积连片种植可能是诱发樟颈曼盲蝽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原因,并围绕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6.
用8%绿色威雷、5%阿维菌素、2.5%农铁杆乳油和10%吡虫啉防治太谷桃仁小蜂试验表明,绿色威雷和吡虫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落果减退率分别达100%和96.12%。在青梅座果后于3月底施第1次药,以后每隔7 d施药1次,共3次,防治效果好。经检测,施药40 d后,青梅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47.
生态调控作为害虫管理的“高级”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依据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研发了植物源诱控技术、功能植物紫云英的利用技术、人工摘瘿和挂瘿防虫技术、早竹抚育时自然天敌保留4项关键技术,对造瘿害虫进行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效果评价表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竹林有虫株率降低率分别为1.79%、2.13%和8.97%,而2019年和2020年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1.78%和20.65%,生态调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8.
平沙绿僵菌是竹林金针虫的高效寄生真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对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蛭石和稻壳均可作为固态发酵的优良载体,大米、玉米粉、麦麸组合是该菌的良好营养源,与不同载体组合均可使产孢量达到2.7×109孢子/g以上,其中以大米和稻壳体积比1∶2组合时产孢量最大,为58×109孢子/g;接种量为10%(mL/g);培养基质相对湿度为70%;固态发酵周期为14 d;培养基质装入量为1/2培养瓶。  相似文献   
49.
绿僵菌Metarhizium spp.是虫生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广的虫生真菌之一。由于绿僵菌能在自然土壤环境下长期存活,对地下害虫的控制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从蛴螬僵虫上分离出一株寄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EF-1α基因5'端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var. pemphigi。菌株培养的试验表明,乳糖有利于该菌株的菌丝生长,葡萄糖有利于该菌株产孢,KNO3为该菌株最适宜的氮源,在乳糖和KNO3为碳氮源时,C/N比为34:1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添入微量元素Mn能促进产孢。在灭菌土中含5×106孢子/g时该菌株的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校正累积死亡率为57.14%,幼虫逃逸率为4.76%。  相似文献   
50.
【目的】基于不同地区茶籽象线粒体ATP合成酶基因遗传分化及结构变异,研究环境压力尤其是海拔对茶籽象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的影响,探讨ATP合成酶基因在适应环境压力中碱基及氨基酸序列结构变化规律,为茶籽象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地理海拔油茶产区的茶籽象种群,设计ATP合成酶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取ATP基因,基于ATP基因应用相关分析软件分析碱基序列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构差异及氨基酸使用频率。【结果】获得32个单倍型(NCBI: MH560360—MH560391),其中存在5个共享单倍型,包含个体数2~36不等;茶籽象各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化无明显规律(核酸多样性π为0.000 86 ~ 0.048 03),茶籽象种群扩张不明显(Tajima’s D < 0,P > 0.05;Fu’s Fs > 0);依据地理海拔,茶籽象种群可显著聚为低海拔和高海拔2个分支,2个分支间受到显著的环境正选择(选择系数:高海拔ω=1.65,低海拔ω=2.26,LRTP<0.001),分化明显( F st =0.374,P < 0.001);低海拔分支 ATP[STBX]8[STBZ]编码解氨基酸序列(36个保守位点)较高海拔分支(27个保守位点)更为保守,且高海拔分支酸性氨基酸使用率较高,这可能与昆虫为适应高海拔而增加蛋白稳定性、提高氧结合效率以及氧化呼吸效率有关。【结论】茶籽象种群ATP合成酶基因分化程度不高,但存在对海拔明显的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