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3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8篇 |
农学 | 53篇 |
基础科学 | 36篇 |
48篇 | |
综合类 | 324篇 |
农作物 | 33篇 |
水产渔业 | 34篇 |
畜牧兽医 | 186篇 |
园艺 | 45篇 |
植物保护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832.
不同垄向栽培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垄向栽培技术的处理,研究东西垄向和南北垄向2种垄向分布方式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时期东西垄向种植作物净光合速率高于南北垄向;生殖生长时期南北垄向种植作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东西垄;南北垄向种植作物产量高于东西垄向. 相似文献
833.
834.
以贵州恕江山茶为原料,采用液压榨油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含壳率、蒸胚时间、压榨时间和压榨温度对茶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液压榨油技术榨取油茶籽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液压法榨取油茶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含壳率7%、蒸胚时间5 min、压榨时间23min、压榨温度65℃,在最优条件下油茶籽油的得油率为84.61%。经检测,所得毛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51%,过氧化值低达2.11mmol/kg,毛油色泽呈浅黄色并有极少沉淀,苯并(琢)芘含量远低于螺旋压榨法所得毛油。 相似文献
835.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森林退化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减少、流失量增加;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有机总碳和腐殖酸碳含量存在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坑>石沟>石缝>石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第1主要因子由植被类型决定,第2主要因子由小生境类型所决定. 相似文献
836.
通过体外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研究不同浓度大豆球蛋白(11S)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A、B、C、D、E、F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其余各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1、5、10、5、5 mg/mL的11S,并且在E、F组分别添加1μmol/L的c-Jun氨基端激酶(JNK)和p38抑制剂。培养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p38(p-p38)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Bcl-2/Bcl-xL相关凋亡蛋白(Bad)、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C、D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 E、F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2)与A组相比,C、D组NO、5-HT、IL-6、IL-10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与C组相比,E、F组NO、5-HT、IL-6、IL-1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3)与A组相比,C、D组p-JNK、p-p38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 0. 05或P 0. 05),C、D组Bcl-2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组相比,E、F组p-JNK、p-p38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E、F组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4)与A组相比,B、C和D组Bcl-2/Bax极显著降低(P0.01),C、D组Bax/Bcl-xL、Bad和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C组相比,E、F组Bcl-2/Bax极显著增加(P0.01),E、F组Bax/Bcl-xL和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 0.01),F组Bad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说明,11S通过p38 MAPK/JNK信号通路引起猪小肠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37.
小麦丛矮病毒对传毒介体灰飞虱的有害影响,表现在:使带毒若虫历期延长5.3天,羽化前死亡率比无毒虫高一倍以上,并有3.3%的不羽化个体;使雌虫产卵前期延长1.4和3.5天,产卵天数少8.2和11天,寿命缩短6.5和15.4天,日平均产卵量少1.9粒,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少95.4和107.7粒。病毒对子代无影响。
获得丛矮病毒的介体表现抗御低温能力差,如在田间、不加温的温室越冬,长期在0~-4℃及-16~19℃、-21~-24℃各3小时的低温处理,带毒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5~35%。对湿度敏感,在RH 50% 24小时后带毒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10%。耐饥五天,春天带毒若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0%,夏天带毒成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5%,而雄虫耐饥力又比雌虫要差。 相似文献
获得丛矮病毒的介体表现抗御低温能力差,如在田间、不加温的温室越冬,长期在0~-4℃及-16~19℃、-21~-24℃各3小时的低温处理,带毒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5~35%。对湿度敏感,在RH 50% 24小时后带毒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10%。耐饥五天,春天带毒若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0%,夏天带毒成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5%,而雄虫耐饥力又比雌虫要差。 相似文献
838.
839.
840.
检验大豆种子传带几种危险性病毒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子可以传带多种病毒。其中分布最广的为大豆花叶(以下简称 SMV,大豆种传率约1%~68%),其次为大豆矮化(SSV,50~95%),两者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种传病毒。除此,在一些国家已经发生,为害较为严重,而在我国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