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8篇 |
农学 | 53篇 |
基础科学 | 36篇 |
48篇 | |
综合类 | 324篇 |
农作物 | 33篇 |
水产渔业 | 34篇 |
畜牧兽医 | 186篇 |
园艺 | 49篇 |
植物保护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俗名洋辣子,毛八角。害虫在大理州分布很广,几乎各县都有。最适的分布海拔范围为1500—1900米。黄刺蛾是核桃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也能为害梨、苹果、油桐、茶、桑等。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叶脉,4龄以上幼虫食叶片成缺刻,仅残留叶柄和主脉,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而减产。幼虫体背有刺毛,触及皮肤能引起红 相似文献
62.
<正> 美国白蛾为世界性园林检疫害虫。自1979年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美国白蛾以来,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防治和检疫工作,但疫区的范围仍在继续扩大蔓延,目前大连市、山东半岛的荣城县也已发生。因此,加强检疫方法的研究,有效地控制其扩散,是当前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很多,卵、幼虫、蛹和成虫均能随人为活动、木材调运、寄主植物、货物及工具的运输向外扩散传播。据我们几年来调查的情况表明,以木材携带蛹向外传播扩散的危险性最大。因为美国白蛾喜欢在开裂的树皮下、树洞中及木材缝隙处化蛹越夏或越冬,而且越冬蛹的持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之久。因此,加强蛹期的检疫工作是控制其随木材的调运向外扩散的重要环节。我们于1983年夏季在辽宁省凤城县林业局贮木场进行了蛹期原木帐幕熏蒸除害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63.
64.
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特尔斐法测算各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界定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对贵州省2005-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0.7149上升到0.7970,安全等级为较安全;2011-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0.7970上升到0.8070,安全等级从较安全上升到理想安全.但是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入有待提高、财政收入整体水平仍较低、生活垃圾处理量较低、化肥使用量较高等仍是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的较大隐患. 相似文献
65.
研究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秧盘数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用种量和秧盘数,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早稻抛秧用种量以1.75-2kg,/667m2,秧盘数以80-90片/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66.
填饲鹅肝脏组织中脂肪酸沉积与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填饲期肥肝鹅肝脏组织中不同脂肪酸沉积与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及相关性。【方法】对200只100日龄青农灰鹅进行填饲,从填饲0 d起,每隔6 d屠宰1次,共6次。每次随机选取10只,每只为1个重复,屠宰测定肥肝重、肝中脂肪含量、各种脂肪酸含量和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①肥肝重随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中粗脂肪含量(ether extract,EE)随肝重的增加而增加,以填饲18-24 d鹅的肥肝增重最快(504.67 g/6 d),12-18 d的次之。②肝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含量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尤其是在12-18和18-24 d这两个阶段的沉积最为明显,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主要是在填饲后期(18-30 d)沉积;在整个填饲过程中,各种脂肪酸的沉积表现为填饲后期显著大于填饲前期(P<0.05或P<0.01);填饲30 d时沉积量较大的脂肪酸为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二十碳烯酸(C20﹕1)和亚油酸(C18﹕2),每100 g组织中的含量分别为0.6028 、17.72、7.25、2.75、37.42、0.3078和0.43 g。③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随肝脏增重和脂肪沉积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降低的趋势,填饲24 d时极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1);0-24 d鹅肝脏组织中FAS基因mRNA表达丰度与肥肝重、EE、SFA和MUFA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PUFA存在弱负相关且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①鹅肝中EE、SFA和MUFA的含量随填饲时间和肝重的增加而增加;填饲18-24 d鹅肝脏增重和EE、SFA和MUFA的沉积速度最快;②FAS基因mRNA的表达对肥肝鹅肝脏中脂肪的沉积具有填饲前、中期快速增加,填饲后期下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间作玉米对半夏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在固定半夏播种密度条件下,设置玉米宽窄行和等行2种间作方式并分别设置35、50和65 cm 3种株距,分析间作玉米条件下半夏生长环境的改变、半夏生长状况、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和种间竞争力以及半夏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半夏冠层光照强度降低,半夏叶面温度降低,土壤温度降低;间作玉米显著增加了半夏主叶叶面积、半夏出土部分叶柄长及半夏叶片SPAD值;间作系统中土地当量比增加,玉米竞争力强于半夏;间作玉米显著提高了半夏产量以及千粒重,其中以玉米35 cm株距等行间作下半夏产量最高,较半夏单作增产44%;间作玉米下的半夏药材质量和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均符合药典要求。间作玉米可为半夏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半夏生长势,提高半夏产量。 相似文献
68.
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4种硫代磷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一种高效、选择性强的分子印迹-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4种硫代磷酸酯类农药(毒死蜱、甲基立枯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对硫磷)残留量的方法;并以甲基立枯磷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且n(模板分子)∶n(功能单体)=1∶4,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沉淀印迹聚合方法,合成了甲基立枯磷高分子印迹聚合微球(MIPs);以MIPs作为土壤样品提取液的基质固相分散吸附剂,采用HPLC检测处理后的样品,流动相为V(乙睛)∶V(0.1%乙酸水溶液)=3∶1,流速0.8 m 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10 nm,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结果显示:MIPs对甲基立枯磷有特异性吸附,对其结构相似物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甲基毒死蜱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在0.01~5.0 mg/kg范围内,各药剂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 5~0.999 8;4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杀虫剂的检出限(LOD)为0.452~1.226μg/kg;添加回收率为76%~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7.3%。该方法可用于土壤中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岭南黄鸡快长型、中速型、慢速型、麻黄、矮脚黄5个配套系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孵化失重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种蛋孵化失重对孵化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孵化机温度37.8℃、相对湿度56%,出雏机温度36.8℃、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孵化条件下,5个配套系种蛋第1~6阶段(每3 d为1个阶段)及0~18 d的平均失重率范围是1.859%±0.047%~2.039%±0.044%、1.584%±0.027%~1.981%±0.056%、1.927%±0.037%~2.266%±0.067%、1.764%±0.053%~2.216%±0.062%、1.865%±0.036%~2.259%±0.059%、1.849%±0.057%~2.271%±0.064%、10.571%±0.176%~12.296%±0.301%。配套系和蛋重区间相同,孵化阶段只在部分情况下对失重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第2阶段的失重率显著偏低;孵化阶段相同,配套系内不同蛋重区间的失重率仅慢速型最小蛋与小、较小蛋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配套系的蛋重对失重率影响不显著,4个配套系种蛋的18 d失重率趋势是大蛋失重率小,小蛋失重率大,而矮脚黄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孵化阶段和蛋重区间相同,配套系对孵化0~18 d失重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甜菜播种期环境因子对甜菜出苗时间的影响,为黑龙江省甜菜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菜品种KWS341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播种期,统计出苗时间及环境因子指标,分析各环境因子与出苗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甜菜播种至出苗开始期间,气温积温、平均气温、平均土壤温度与出苗开始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积温、土壤含水量与出苗开始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而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与出苗开始时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积温对出苗开始时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积温,最后是平均气温。在出苗开始至出苗完成期间,除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外,其他环境因子与出苗完成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积温对出苗完成时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积温,平均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结论】气温积温、土壤积温、平均气温和平均土壤温度对甜菜出苗影响较大,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以上环境因子调整播种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