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8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针对在水利、水保及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的基础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钢筋笼加工制作平台存在的造价高,使用不便,制作材料浪费大,标准不统一和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基于"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一种钢筋笼加工制作平台。[方法]该设计主要包括固定支架模块和固定轴模块。固定架模块由一对固定支架组成;固定轴模块由高笼模块、中笼模块和低笼模块组成。内固定轴模块通过内滚动轴承连接外固定轴模块,外固定轴模块表面沿外圆周安装有数个主筋镶片,主筋镶片上有横向的主筋卡槽和纵向的加强箍或支撑箍卡槽。[结果]该设计解决了不同桩基设计要求的钢筋笼尺寸制作不通用问题,也解决了钢筋笼加工不统一、不标准,且一个工程一台机械,用完即丢弃的问题。不仅能使成品钢筋笼加工质量容易符合规范要求,而且能防止在制作过程由于就地制作造成的泥土和油污对笼身的污染,大大提高了制作和施工效率,节约成本,保护了环境。[结论]桩基钢筋笼加工平台的改进设计对不同类型基础工程中设备器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建筑材料的循环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称钩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当地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利用RUSLE模型对称钩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农地、草地及林地为主,占全流域的93.19%;流域微度及轻度侵蚀面积占了总侵蚀面积的94.48%,年土壤侵蚀模数为618.42t/(km~2·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模数梯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旱平地天然草地建设用地坡耕地裸地;土壤侵蚀量与梯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及裸地面积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P0.05)、-0.310(P0.01)、0.372(P0.01)和0.390(P0.01).【结论】治理后流域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沟坡侵蚀仍然严重;梯田、人工草地为主要减沙措施,天然草地、裸地为主要产沙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究祖厉河流域侵蚀状况,以祖厉河上游会师流域为研究区,采用RUSLE模型,结合ArcGIS技术,定量和定性分析了土壤侵蚀和侵蚀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祖历河上游会师流域主要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92.49%;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为低度敏感,面积为482.1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00%,总体敏感性较低;坡度5°以上区域土壤侵蚀及其敏感性逐渐增强,且随着坡度增大,土壤侵蚀加剧;在坡耕地、裸地及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建设用地土壤侵蚀及敏感性较高;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相对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壤侵蚀的预防治理、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由于人类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暴雨频繁导致的水土流失已引起广泛关注。森林植被恢复改变冠层结构、地表覆盖物和土壤性质等作用界面,从而影响降雨侵蚀过程,是调控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从植被冠层(林冠和林下植被)、地表覆盖物(凋落物和生物结皮)和土壤(根系、微生物和团聚体)作用界面消减降雨侵蚀力和增强土壤抗侵蚀性等研究视角,分析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调控机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对深入认识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的调控机制,提高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为进一步探讨降水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深入了解黄河中小河流水沙变化驱动因素,采用M-K检验、Morlet小波、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1957—2021年关川河上游降水量和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变化及其对径流泥沙的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05),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呈增加趋势。径流模数、输沙模数对降水量的响应由强转弱,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逐渐增强;降水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水沙变化的关键路径是“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径流模数”,其次是“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径流→输沙模数”;再次是“降水量→径流模数”,最后是“降水量→径流模数→输沙模数”;降水量对水沙变化的总效应分别为0.42和0.38,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对水沙变化的总效应则分别为-0.72和-0.65,影响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次要因素为降水量。  相似文献   
17.
树木在干旱胁迫下的死亡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不仅可以改变森林的结构和功能,还可能影响森林管理决策。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木体内水分代谢与碳代谢会出现失效现象,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但是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树木死亡的生理机制以及干旱—复水过程中树木各个器官的生理生态响应还未探明,这一科学问题也是当前世界的前沿问题。树木的干旱致死机制至少有3种假说:水力失效、碳饥饿和生物攻击假说。水力失效假说认为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树木木质部栓塞达到阈值后无法恢复水分传导从而使得树木脱水干燥死亡;碳饥饿假说认为树木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气孔紧缩甚至关闭,树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但树木为了维持自身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使得树木自身可利用碳耗竭;生物攻击假说认为干旱胁迫影响生物因子的分布及生长速率等,使得树木易受到昆虫和病原体的攻击,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3种假说都已经被证实可以解释一部分树木死亡的现象,但是又不足以解释所有树木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死亡的现象,特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在死亡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介绍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关系,对水力失效假说中木质部栓塞具体的生理过程进行整体阐述。然后,讨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