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篇
林业   50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7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51.
数年前的一个冬天,还是五针松盆景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某市人民银行从我单位购买了二盆造型优美的浅盆五针松盆景,干径6~8厘米,株高约80~100厘米,已在盆中造型养护多年,每盆以优惠价2000元成交,用于装饰该银行刚落成的高级豪华空调会议室。  相似文献   
352.
一、金琥球体变形 症状表现:不少家庭盆载的金琥球体,经过一个生长周期的培育,冬季摆放在室内,不再呈现原先的圆球体,而是出现球体畸形变态。主要表现为新生长的球体部分拉长,使整个球体变成了不规则的长椭圆形,春上着生的利刺也不再刚劲有力,使整个金琥失去了原先的那种霸气和精神。  相似文献   
353.
为探究华北平原施肥方式和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降解特征及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的影响,从长期定位实验站采集施用9 t/hm2牛粪的有机肥和等养分含量的化肥处理(N、P、K肥)的表层土壤,将13C标记的玉米秸秆分别添加到2种施肥方式的土壤中,在恒湿(田间持水量(WHC)60%)和干旱胁迫(WHC 30%)条件下培养56 d,测定来源于秸秆和土壤本底的CO2排放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和代谢熵。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总CO2-C排放通量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土壤总MBC先增加后降低。相比恒湿条件,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来源于秸秆和土壤本底(培养第1、3天除外)的CO2-C累积排放量,却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培养前期(第1—7天),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总MBC,但后期(第14—56天)对土壤总MBC影响不显著。恒湿条件下,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秸秆(培养第1天除外)和土壤本底(培养第1、3天除外)来源的CO2-C累积排放量、微生物代谢熵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但在培养第3天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化肥处理;而干旱胁迫条件下2种施肥方式间秸秆(培养第56天除外)和土壤本底来源的CO2-C累积排放量、微生物代谢熵和秸秆碳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恒湿条件下,施用化肥可显著降低秸秆和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在培养第3天微生物秸秆碳利用效率显著升高,有利于秸秆碳在土壤中的固存;而在干旱胁迫下,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均有利于秸秆碳的固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