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罗梅 《绿色科技》2012,(10):237-238,241
从监测技术、取样技术、分析仪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特征以及发展状况,对构建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2.
不同施用量水稻灰对作物及退化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化黄壤为对象,通过莴笋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水稻灰(0,10,25,50,100,250g/kg)对作物品质及退化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水稻灰不同施用量下土壤液塑限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灰的施用提高了莴笋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以施用量为50~100g/kg的处理效果较佳,但仅施用量为50g/kg时的莴笋硝酸盐与处理I(0g/kg)比较减少了54.9%;水稻灰施用能提高莴笋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且随着灰渣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过量水稻灰处理(250g/kg)的莴笋全氮、全磷含量的增加量较其他灰渣处理明显减少。(2)水稻灰处理提高了退化黄壤pH值,改善了土壤酸化情况,其中处理V(100g/kg)的退化黄壤pH值由4.84上升至7.13。水稻灰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碱解氮的作用并不明显。(3)各处理0.25mm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表现为处理V(100g/kg)处理IV(50g/kg)处理III(25g/kg)处理VI(250g/kg)处理II(10g/kg)处理I(0g/kg),其中处理V的0.25mm团聚体破坏率由63.1%减至17.6%,同时对0.25mm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提高效果最佳,但过量施用水稻灰(250g/kg)改良效果降低,0.25mm团聚体破坏率达到了42.4%。土壤液、塑限则随水稻灰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其中250g/kg水稻灰处理分别为31.67%,46.8%,有效提高了退化黄壤的保水能力。总体上,水稻灰施用量在50~100g/kg时,对退化土壤的养分环境、物理结构及作物养分品质的综合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3.
侵染花生的几种根结线虫致病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侵染花生的几种根结线虫主要致病蛋白的研究进展,包括β-1,4内切葡聚糖酶、纤维素结合蛋白、果胶酸裂解酶和分支酸变位酶等。同时对目前根结线虫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64.
罗梅  朱红梅  韩佳珊 《绿色科技》2019,(16):263-265
指出了随着共享经济模式的快速崛起,共享单车与日俱增,但在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共享”变“私享”、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等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体现出少数人道德观念的缺乏、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更从本质上反映出公众共享伦理所存在的漏洞。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5.
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种内及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不同龄组的落叶松人工林种内和种间竞争进行定量分析, 揭示不同龄组的林木生长动态变化, 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6块样地的落叶松对象木和竞争木进行调查, 利用Hegyi简单竞争模型对不同龄组的落叶松人工林种内和种间竞争进行研究; 采用对数函数、二项式、幂函数、指数函数、Logistic共5种模型对总竞争指数与落叶松对象木胸径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结果(1) 样地a、b、c、d、e、f的种内竞争指数占总竞争指数的比例分别为86.40%、92.81%、61.97%、77.18%、81.42%和93.70%, 种内竞争为林木之间竞争的主要形式。(2)各树种在每个样地中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 种间竞争指数存在较大差异, 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中龄林和近熟林样地落叶松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的关系服从幂函数, 成熟林落叶松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的关系服从指数函数, 竞争强度随对象木的胸径增大而减小。中龄林对象木的胸径在达到20 cm时, 竞争指数下降较为平稳, 此时对象木受到的竞争较少; 近熟林胸径为25 cm、成熟林胸径为30 cm时, 对象木受到的竞争较小。结论落叶松人工林的竞争主要来源于种内竞争, 竞争指数随着胸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6.
<正>那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到怀化市林科所工作。报到地点"城北中坡路5号"。嗯,不错啊科研单位,城里上班,很理想。可是报到的时候我却傻了眼穿过城北的背街小巷,走上一条陡又弯还硌脚的石子路,进入看到尽头的山林。一个旧院子窝在脚下,那就是办公室和宿舍。原所谓的林科所,就是中坡国有林场这意味着我以后,将眼巴巴地看城市繁华,在大山里钻来钻去。着"中坡路5号"这个很有城市  相似文献   
67.
花生黑腐病抗病品种筛选及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汇涛  张云霞  向梅梅  罗梅  董章勇 《核农学报》2021,35(10):2258-2266
花生黑腐病是由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引起的花生毁灭性病害。为研究花生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情况和抗性机制,采用幼芽水培接种的方法对128个花生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发现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花生品种数分别为1、13、42和72个。高抗品种T09的病情指数仅为8.0,发病率为36.7%;高感品种P562的病情指数高达46.0,发病率为100%。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对P562、桂花35、云花生、AS09和T09进行抗病性检验,结果与幼芽水培接种鉴定的结果一致。通过测定T09和P562接种花生黑腐病菌后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T09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在接种后0.5和5 d出现2次高峰(最大峰值为451.09 U·g-1·h-1FW),其峰值出现时间较高感品种P562早;T09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接种后0.5 d出现峰值(271.67 U·g-1·min-1FW),P562的PPO活性在接种后1 d出现峰值(160.02 U·g-1·min-1FW);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升高,T09在接种后0.5 d出现高峰(239.23 U·g-1·min-1FW),P562在接种后0.25 d出现高峰(135.75 U·g-1·min-1FW);两个品种接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升高,T09在接种后的第5天出现高峰(28.08 U·g-1·h-1FW),P562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高峰(16.79 U·g-1·h-1FW)。酶活性结果表明,PAL、PPO、POD和SOD在花生抗病性中可能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花生高抗品种的选育及花生黑腐病的抗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邹俊云  李美蓉  罗梅 《中国甜菜》2010,(4):29-30,34
2年新植1年宿根12个参试甘蔗品种在勐海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比ROC22(CK1)和桂糖11(CK2)两对照种增产增糖的品种有:德蔗03-83、云蔗03-258、03-103。表现出早熟、高糖的品种有:云蔗02-588、德蔗03-68、云蔗03-422、赣蔗95-108、云蔗99-91。云蔗03-45、云瑞03-902建议给予淘汰。德蔗03-83建议作为主推品种加速繁殖。云蔗03-103、99-91、03-422、德蔗03-68,4个品种作为潜力品种因地制宜,适当扩繁。  相似文献   
69.
【目的】克隆我国重要入侵生物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环指蛋白基因(PsRing3)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与表达谱,为进一步揭示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用RACE方法克隆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研究其在各个虫态(卵期及1龄、2龄、3龄若虫和成熟雌虫)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的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678bp的片段,编码22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该蛋白非常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扶桑绵粉蚧与半翅目的豆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聚为一支,然后与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相聚。环指蛋白基因在扶桑绵粉蚧各个虫态均有表达,但以卵期最高,1龄、2龄若虫和成熟雌虫表达量相当。【结论】成功克隆了扶桑绵粉蚧环指蛋白基因,其在不同虫态中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虫体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通过组织分离方法对广东省化州市橘红种植园内所采的化橘红(Exocarpium citri Grandis)果、枝、叶组织内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菌株. 结果显示,从化橘红果、枝、叶60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404株内生真菌. 依据形态鉴定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初步鉴定379株内生真菌,并将其分为16个分类单元,经鉴定归于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色二孢菌属(Lasiodiplodia)、间座壳属(Diaporthe)、光黑壳属(Preussia)、稻黑孢菌属(Nigrospor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弯孢属(Curvularia)、隔孢伏革属(Peniophor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枝孢属(Cladosporium)、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附球菌属(Epicoccum)、拟层孔菌(Fomitopsis)和毛霉属Mucor),其中炭疽菌属与间座壳属是化橘红的优势菌株,其相对频率分别为44.6% 和34.2%,远远高于其他类群. 内生真菌在枝组织中的分离率为91%. 研究结果表明化橘红内生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为进一步从化橘红内生真菌中筛选活性中药成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