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据调查,狐、貉幼仔死亡多在5~10日龄前,其死亡数占幼仔总死亡数的70%~80%;在断乳前后的10天内,其死亡数占幼仔总死亡数的15%~20%;育成期的死亡数仅占幼仔总死亡数的5%~10%。分析其死亡原因,大体上是遗传、营养、管理、疾病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用于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疫苗,该疫苗针对我国水貂细小病毒流行型——“B型”引起的肠炎而研制,相关试验表明,该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2009年12月11日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编号为(2009)新兽药证字39号。 相似文献
16.
鹦鹉热衣原体系专性细胞内寄生物能在鸡胚和易感的畜禽细胞内生长繁殖。衣原体含有两种抗原,一种是耐热的,具有属特异性;一种是不耐热的,具有种特异性。鹦鹉热衣原体除含有外膜LPS外,还含有一层主要由几种多肽组成的蛋白质外膜(M OM P)约占被膜蛋白总量的60%。M OM P在抗原的分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从北极狐病料样品中分离的一株强毒的致病性,本实验采用病例复制、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证实分离得到犬瘟热病毒(CDV),并命名为HBF-1。对该分离株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显示,HBF-1与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1.0%~91.5%,与国内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3.5%~99.9%。病毒传代培育试验结果显示HBF-1已适应在北极狐、貉、水貂和犬体内繁殖,具有较广的感染范围。但各种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明HBF-1分离株对北极狐、貉、水貂和犬的致病力不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其半数感染量分别为102.46 ID50/mL、102.95 ID50/mL、102.46 ID50/mL和102.58 ID50/mL,表明HBF-1为一株CDV强毒株,可以在不同的经济动物间进行水平传播。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的CDV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限饲对东北梅花鹿消化代谢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取4只体况相近的3岁东北梅花鹿公鹿,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喂同一种日粮,分4个不同限饲水平A(2.5kg/d)、B(2.0kg/d)、C(1.5kg/d)、D(1.0kg/d),利用尿嘌呤衍生物法并结合消化代谢试验,测定限制饲喂条件下东北梅花鹿尿嘌呤衍生物组成及排出量,可消化干物质和可消化有机物进食量与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PD)的关系及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尿中嘌呤衍生物包括49%~56%尿囊素、35%~38%尿酸、6%~15%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限饲条件下,东北梅花鹿尿中嘌呤衍生物、肌酐酸排出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消化干物质DDM(Ir=0.8592,n=16,P<0.001)和可消化有机物DOMI(r=0.8605,n=16,P<0.001)与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PD)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限饲使可消化干物质、可消化有机物质进食量和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使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钙、磷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限饲对尿氮和粪氮排出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显著影响氮沉积量(P<0.05),且随饲喂量降低,氮沉积逐渐减少,当饲喂量降到D水平时,出现了氮的负平衡,表明氮的摄入量已不能满足梅花鹿维持需要,需要动用内源氮来满足自身维持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