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和景谷等县开展了湿加松引种试验,目前长势良好。湿加松人工授粉杂交种子价格昂贵,直接用于生产成本太高。本试验以湿加松的穗条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用ABT1生根剂不同浓度和浸泡时间处理穗条,以期探索提高插穗生根率的最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ABT1生根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处理湿加松穗条对提高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ABT1 1.0 g·L-1浸泡10 s促进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到92.67%、平均侧根数也最多达到5.57条。  相似文献   
12.
以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及附近区域思茅松天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大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与C:N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随土层加深则显著高于其它林地类型,近熟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低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思茅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过熟林乔木层碳储量最高。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氮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至过熟林恢复至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水平,土壤有机碳与氮储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的中龄林与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的年变化量高于近熟林,近熟林年变化量呈净减少;在思茅松天然林中,人工更新与在常绿阔叶林中造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可以累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此外,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有机碳储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条脊材小蠹和小粒材小蠹在云南省普洱市桉树上的分布与危害;调查出了2种桉材小蠹的寄主和分布新记录;初步查清了2种材小蠹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普文林场堆沤好的3种基质和森林土为对照,研究其理化性质后进行了珍贵树种白木香的育苗基质试验。结果表明:(1)堆沤好的3种基质都为轻基质,各基质有效养分都高于森林土。(2)无论苗高、地径还是生物量在4种基质中都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最好的为1#基质(碾细好的甘蔗渣+占堆体积20%的牛粪,V堆=2 m3),表现最差的为森林土(CK)。由此可知,在本试验中,1#基质为白木香育苗最理想的基质。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优质稻产业开发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湖南省优质稻产业开发的现状,针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应主抓龙头企业,推进优质稻产业化进程;加强生产基地建燃高优质稻生产能力;按相关标准进行农事操作,确保优质稻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自然感染白僵病的松毛虫僵虫分离纯化,选育出39个原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后,筛选出15个优势菌株。室内外毒力测定结果,普白(PB)3和普白(PB)9 2个菌株毒力显著,室内测试施药后15d的感病率分别为89.2%和88.7%;林间防后15 d普白3和普白9的致死率分别为84.1%和81.4%。  相似文献   
18.
利用Biolog-ECO技术对不同育苗基质培育下的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的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显著差异,13#甘蔗渣堆肥用作团花育苗基质能显著增强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13#育苗基质培育的团花根际微生物总体表现较高的活性,并且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类型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相对较多,如:D-半乳糖酸γ--内脂、D-甘露醇、D-纤维二糖、衣康酸、L-精氨酸、L-天门冬酰胺和L-丝氨酸。  相似文献   
19.
论述森林害虫资源化研究在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松毛虫、白蚁等森林害虫的研究进展.认为森林害虫的资源化研究能将昆虫转化为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减轻其对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危害,同时又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人工采集害虫进行利用的行为可被视为害虫综合管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以环保的方式提高桉树皮的利用价值,利用微生物腐熟发酵,使其成为理化性质与泥炭土相似的有机基质。通过培育经济植物辣木、青花、生菜、番茄、烟草和生石花,探讨桉树皮原料基质的育苗效果。研究不同腐熟程度桉树皮的主要养分含量,以及复配不同比例珍珠岩(10%、20%、30%)对6种供试植物种子发芽率,苗期株高、冠幅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60 d的桉树皮内速效氮磷钾的含量都高于泥炭土,且6种供试植物的生长量都显著高于生料(未经腐熟)与腐熟40 d的桉树皮(P<0.05)。其中腐熟60 d的桉树皮作为基质培育青花、番茄与生菜的效果均优于对照泥炭土,并以复配30%珍珠岩的效果为佳。而生石花的发芽率,以及辣木和烟草的生长量显著低于泥炭土(P<0.05),推测其受桉树内源生长抑制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熟60 d的桉树皮可作为基质代替泥炭土适用于青花、生菜和番茄育苗。而桉树皮腐熟程度与抑制物含量的关系,以及在辣木、烟草与生石花等抑制物耐受性较低植物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