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98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2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0篇 |
农学 | 241篇 |
基础科学 | 328篇 |
257篇 | |
综合类 | 1848篇 |
农作物 | 237篇 |
水产渔业 | 145篇 |
畜牧兽医 | 990篇 |
园艺 | 326篇 |
植物保护 | 2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196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94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234篇 |
2009年 | 222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80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2篇 |
1964年 | 6篇 |
1962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降雨对江子河小流域不同农作物措施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基于安徽大别山区江子河小流域2012—2019年自然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探讨雨型对不同农作物措施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降雨因子与水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次降雨中,径流量、土壤流失量随降雨场次变化规律较一致,红薯措施产流量及土壤流失量较大,茶叶措施最小。降雨分为3类:A型降雨(低频率、长历时、大雨量、高雨强)、B型降雨(高频率、短历时、小雨量、低雨强)、C型降雨(较低频率、较长历时、中等雨量、较高雨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表现为A型>C型>B型。降雨量对产流的影响程度最高,土壤流失量受PI、PI 60及降雨量和I 30的影响,I 60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偏低,小于11%。各农作物措施小区的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相关性显著且具有线性关系,土壤流失量的增速为红薯>桑树>茶叶>板栗>黄豆>油茶。研究结果可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安徽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3.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褐飞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4株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3B2、3B11、3H3和4B8,其只与褐飞虱所有虫态发生反应,不与稻田其它主要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应用4B8初步检测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稻田蜘蛛对褐飞虱的阳性反应率,其中拟环纹豹蛛,拟水狼蛛和纵条蝇狮的阳性反应率最高,粽管巢蛛,黑肩绿盲蝽次之,狡蛛较低,而八斑鞘腹蛛,跳蛛,肖蛸和食虫瘤胸蛛未检测到阳性反应,拟环纹豹蛛对4B8的阳性反应率与褐飞虱和拟环纹豹蛛种群密度均极显著相关(r=0.612**,r=0.632**)。 相似文献
137.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号和3号辽宁分离物部分基因组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采自辽宁兴城地区在生长期间具典型卷叶病症状的金星无核(Venus Seedless)葡萄品种休眠枝条,用RT-PCR检测4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es,GLRaVs),扩增得到了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号(GLRaV-2)和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号(GLRaV-3)两种病毒的主要外壳蛋白(major coat protein,CP)基因的完整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786017和FJ786016)。这表明该葡萄植株受到了GLRaV-2和GLRaV-3辽宁分离物(GLRaV-2-LN和GLRaV-3-LN)的复合侵染。根据检测结果,克隆了GLRaV-2-LN基因组3'端CPm (minor capsid protein)、p19(19-kDa protein)和p24(24-kDa protein)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786018、FJ786019和FJ786018)。序列分析表明,GLRaV-3-LN的CP基因全长942 nt,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它分离物CP基因全序列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8%~91.8%,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7.4%。GLRaV-2-LN的CP、CPm、p19和p24基因全长分别为597 nt、672 nt、486 nt和618 nt。与国外报道的几个分离物的相应蛋白基因全序列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3%~100.0%、78.7%~99.9%、75.1%~99.4%和87.5%~99.5%;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9%~100.0%、89.2%~100.0%、73.9%~99.4%和89.3%~99.0%。 相似文献
138.
139.
本研究旨在探索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EPOR)影响红细胞相关性状的分子机理.对EPOR基因第1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突变位点g.705G>T和g.2373C>T,以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个体基因型分型,在构建的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内开展其与6种血常规性状(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1内含子突变位点g.705G>T未发现与血常规性状显著关联;第4内含子突变位点g.2373C>T群体内只发现2种基因型,其中CT基因型个体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但并未发现与其他性状显著关联.结果显示,EPOR基因突变可显著影响红细胞压积,说明该基因可作为影响红细胞压积的主效候选基因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0.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及多功能氧化酶在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敏感性测定、增效作用试验和酶活力测定,分析了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 以及多功能氧化酶在抗药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采自杭州的德国小蠊品系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 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67.1倍, 18.1倍和11.8倍,利用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剂── 氧化胡椒基丁醚作为增效剂测定抗性品系对二氯苯醚菊酯的增效作用,增效3.69倍,离体酶活力测定 的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中多功能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品系,由此认为,德国小蠊的杭州品系已对拟 除虫菊酯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增强是导致德国小蠊抗药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