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290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112篇
  158篇
综合类   949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624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了探究西藏不同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提取4个山羊群体DNA,扩增其mtDNA D-loop区,并测序。结果显示:西藏山羊群体mtDNA D-loop区长度在1 200~1 212 bp,各群体山羊D-loop区富含A、T碱基,共发现106个多态位点,分离出21个单倍型。西藏山羊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085 7~1.000 0,0.007 04~0.019 14,4个群体山羊碱基突变率高,表明西藏山羊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核苷酸歧义度、NJ系统进化树表明西藏山羊群体间有共同母系血源,部分支系母系起源于镰刀型角野山羊(Capra aegagrus)和捻角山羊(Capra falconeri),同时存在其他的母系起源,支持山羊品种内的多起源说。  相似文献   
102.
诊断鉴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从IBDV弱毒疫苗中提取病毒RNA,采用二步RT-PCR方法,建立诊断和鉴别IBDV毒株性质的分子诊断方法。结果表明:针对IBDV VP2基因高变区的基础RT-PCR引物和巢式RT-PCR引物,分别能够扩增出目标大小的特异性片段;区分IBDV超强毒株和经典毒株的RT-PCR扩增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该方法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的快速分子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的化感潜力,试验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0%、75%、100%)的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梯牧草(Phleum pratense)及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种子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影响。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根芽比有显著影响;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梯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影响不大,但对根芽比影响显著(P〈0.05);少花蒺藜草种子水浸提液对冰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根芽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100%水浸提液浓度下发芽率仅为18.6%,比对照组低56.8%,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7%、3.24,比对照组分别低39.3%、8.94。  相似文献   
104.
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锌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锌水平的日粮,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和200 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影响不显著(P>0.0 5)。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 1 0 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105.
基因扩增诊断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手段,人们已经建立了多种方法,其中PCR技术是众多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但是PCR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目标靶基因容易被污染;(2)常引起非特异性扩增;(3)多种因素可以产生抑制扩增反应;(4)需要比较昂贵的PCR仪;(5)扩增反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个小时,不利于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对青南地区玉树县境内2牧场的草地植被及成年母牦牛的采食行为和选择性采食习性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B牧场禁牧区的生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的禁牧区及A,B牧场的放牧区(P〈0.05),B牧场的可食植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P〈0.05),A牧场的可食植物量只占地上生物量的一半以下;B牧场分别以小嵩草,矮嵩草,披碱草,针茅,蒲公英等优良牧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而A牧场以线叶嵩草为优势种,凤毛菊,狼毒,黄帚橐吾等毒杂草及早熟禾等为次优势种;B牧场以小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和为主要采食植物,而在A牧场除以莎草科植物为主要采食植物外,由于可食牧草量的不足,还采食一些本不喜食的植物。矮嵩草和小嵩草是牦牛最喜食,选择性最高的植物;斑块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50.6 bite/patch显著少于B牧场的81.1 bite/patch(P〈0.01);斑块内采食站数A牧场为8.4 FS/patch显著多于B牧场的5.2 FS/patch(P〈0.001);采食站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6.6 bite/FS显著少于B牧场的17.4 bite/FS(P〈0.001);采食速度A牧场为1.32 bites/sec显著慢于B牧场的1.46 bites/sec(P〈0.01)。放牧草地的食物资源的匮乏,使放牧牦牛的食物选择性降低,采食行为的内容变劣,A牧场草地处于严重退化状态;牦牛处于缺营养状态,草地的退化对牦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本试验设计了一对B95 株的特异引物NDV -P1/P2,探讨了对其进行RT-PCR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证明 ,用该引物可以扩增出一条310bp的特异核酸带 ,敏感性为0.0043ng/ul。  相似文献   
108.
口蹄疫病毒完全颗粒(146S)含量是影响疫苗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抗原生产过程中对口蹄疫病毒颗粒含量进行监控,能够保证不同批次的口蹄疫疫苗抗原含量均达到疫苗生产质量要求。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合应用口蹄疫146SELISA抗原定量技术定量的抗原作为荧光RT-PCR定量的标准对照抗原,利用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倍比稀释的标准抗原,研究RT-PCRCt值与口蹄疫病毒146S抗原含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口蹄疫RT-PCR的Ct值与口蹄疫病毒146S抗原含量log2的对数值间呈负线性相关关系。荧光定量RT-PCR可以用于口蹄疫病毒颗粒灭活前抗原含量的快速测定,可为口蹄疫疫苗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 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09±0.0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82;其中玉树牦牛发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7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85±0.03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4;申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最高;5个牦牛群体D-Loop区序列具有一定的A/T碱基偏好性。玉树牦牛不遵循中性进化(P0.05),其余4个牦牛群体符合中性进化(P0.05);玉树牦牛与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遗传距离较近(0.023、0.018),申扎牦牛与斯布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远(0.533)。发现玉树牦牛与其余4个群体的牦牛在同一个分支。斯布牦牛和申扎牦牛群体出现两个分支,说明玉树牦牛在进化的过程中可能不存在相互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0.
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烈性。接触性的重大跨国动物疫病,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目前该病在印度等南亚邻近国家存在,对我国构成潜在的威胁。建议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