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1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1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6篇 |
农学 | 169篇 |
基础科学 | 216篇 |
249篇 | |
综合类 | 1039篇 |
农作物 | 138篇 |
水产渔业 | 75篇 |
畜牧兽医 | 648篇 |
园艺 | 206篇 |
植物保护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shikimic acid/quinic acid hydroxy cinnamyl transferase,简称HCT)是辣椒素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其催化的产物对茄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为了探清HCT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状况,重点考察了其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分布,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HCT基因进行全面的鉴定,共获得拟南芥、烟草、番茄和辣椒的13条基因序列。其次,构建了HCT在茄科植物中的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的分析。结果揭示了茄科植物中HCT基因的亲缘关系;HCT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该保守性体现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上。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茄科植物中的HCT基因的酶学及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83.
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对边坡重力作用下开挖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运用ANSYS软件作为计算分析工具,对二塘沟水库右岸天然边坡开挖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天然边坡开挖前后的应力-应变状态,为边坡的治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水稻优良恢复系南花6号,获得一个水稻新型卷叶突变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表现为向内卷曲。经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南花6号/籼稻品种DularF2君羊体中的141个卷叶单株进行基因定位,在双亲、卷叶和正常叶的DNA池中筛选N2个多态性标记RM285和RM342,并确定该基因位于水稻第9染色体长臂上,与前人报道的r19(f)相距54.7cM,是一个未曾报道的基因,暂时命名为r113(t)。利用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RM285和RM34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6.74cM和11.35cM。类似于r113(t)卷叶突变体表型未见报道,该研究结果对揭示卷叶机理及在株型改良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尊敬的马保之先生家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广西农科院全体员工向著名的农学家马保之先生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对马保之先生的辞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 相似文献
87.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中国新建和将建的煤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生态环境压力大。正确预测采煤沉陷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为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和图形叠加,结合类比法和专家咨询法等,研究了山西大同塔山矿采煤沉陷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采煤后88.80%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陷。2)沉陷后土地年土壤侵蚀总量增加42.32~79.05万t,单位面积年侵蚀量增加了246.01~464.56 t/km2,侵蚀模数为2321.78~4335.64 t/(km2·a),部分地块沉陷后土壤侵蚀强度上升了一个等级。3)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裂缝、陷坑、塌方或小滑坡等,使农用地被分割而破碎、地块变小,其中,沉陷后旱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72 m2,有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2.95 m2,灌木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6.71 m2,疏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5.79 m2,中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14.81 m2,低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9.44 m2。局部裂缝密集带,可造成土地毁坏。4)除工交用地和居民点用地外,原地貌沉陷后土地利用率,较原地貌降低10%的比例为14.05%,降低10%~20%(含10%)的比例为85.18%,降低20%(含20%)以上的比例为0.77%。 相似文献
88.
89.
最优加权预测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优加权理论来确定权重,将时间序列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加以组合,利用吉林省1952-2007年的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建立了吉林省粮食产量的组合预测模型,并预测出吉林省2008-2015年的粮食产量:2008年的粮食产量为2798.8万t,2015年将达到3377.01万t,年均增长率为2.72%.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