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林业   27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落叶松根际pH值与供磷水平及土壤磷有效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根分泌物的作用 ,根际pH值将发生不同于土体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植物利用难溶性营养元素 (如磷素 )上是极其重要的。迄今为止关于草本植物和作物根际pH值变化与土壤中难溶性磷利用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Grinsted和Hedley( 1 986)研究发现生长 35天的油菜幼苗根际pH值可降低 2 4个单位 (由 6 5到 4 1 ) ,相应其根际有效磷的浓度增加 1 0倍 (王庆仁等 ,1 998)。Marchner( 1 986)发现白羽扇豆在缺磷土壤中形成排根 ,排根分泌的有机酸能降低根际土壤的pH值以促进其对磷的吸收。目前人们普遍认…  相似文献   
12.
毛竹浸提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的浸提液对高羊茅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取水浸提的方法,用毛竹茎叶、枯落物和土壤三部分浸提液处理高羊茅种子及其幼苗,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对比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05,0.02g·mL-1的3个浓度梯度下高羊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毛竹浸提液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根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活力指数、苗高、干重整体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北美红杉在云南区域性栽培试验及造林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省14个县市统一布置北美红杉的区域性栽培试验,根据北美红杉在各个试验点的生长情况,结合各地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北美红杉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筛选出用于区划的生态因子,对云南省的引种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划分为最适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和可能种植区等4种区域,为云南省扩大栽培北美红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 从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理论出发, 探讨了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思路、指标的选择方法和指标的框架构建, 最后讨论了建设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 N、P 配施对常绿阔叶树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磷施量对青冈、苦槠幼苗叶片养分含量及幼苗根、茎、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施磷均能增加两树种幼苗叶片的氮含量;施磷能增加幼苗叶片磷含量,而高浓度施氮会降低叶片磷含量;低浓度施氮及施磷均可减缓青冈生长过程中叶片磷含量的下降;施氮、磷对青冈幼苗叶片碳含量表现出促进作用,而对苦槠幼苗叶片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氮后青冈幼苗生物量分配表现为根>叶>枝,施磷后则为根>枝>叶;而施氮、磷后苦槠幼苗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根>枝>叶。青冈和苦槠幼苗期对氮、磷肥的供应较为敏感,适当施加氮、磷肥有利于其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北美红杉造林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因子对北美红杉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不同立地条件对北美红杉生长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海拔1300m的生长较好;南坡生长较东南坡好;龙陵试验点树高最大增幅达28.7cm;贵阳试验点地径最大增幅达0.39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及采伐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管控毛竹入侵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毛竹纯林(毛竹林)、采伐入侵毛竹后的杉木释放林(释放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混交林)和杉木纯林(杉木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毛竹的入侵及采伐均增加了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通量,毛竹林、释放林、混交林和杉木林排放通量分别为827.55、485.09、374.33和300.44 mg·m~(-2)·h~(-1);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120.86、98.03、82.89和70.23μg·m~(-2)·h~(-1);土壤甲烷(CH4)吸收通量分别为155.38、145.77、135.26和119.62μg·m~(-2)·h~(-1)。土壤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19.77℃)、释放林(18.72℃)、毛竹林(18.49℃)、杉木林(18.32℃),土壤含水率依次为释放林(27.32%)、杉木林(23.04%)、毛竹林(18.67%)、混交林(16.36%)。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林分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和CH_4吸收通量均与土壤温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具有一致动态变化规律;与土壤无机氮[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呈正相关;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呈负相关。【结论】毛竹入侵及采伐均导致杉木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总量增加,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是影响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土壤指标,是引起不同林分间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表5参50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蔓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影响,采用手持照度计测定了毛竹纯林边缘3种林分类型内的光照强度,并测定了毛竹、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结果表明:①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针阔-毛竹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分别较空旷处下降了49.31%,55.91%和85.70%,说明毛竹的扩散,使毛竹纯林内光照强度大于毛竹-针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I)关系式为:I针阔 = 0.027 3I针阔-毛竹 + 0.032 0I毛竹 + 2.297 0。②在光补偿点方面,毛竹最高,杉木、杉木幼苗次之,分别为19.60,9.77和9.78 μmol·m-2·s-1。在毛竹林扩散过程中,光照强度并没有降至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之下,其光合作用依然大于呼吸作用,可以持续补充有机物。然而,由于杉木幼苗的喜荫特性,光照强度的增强可能会使杉木更新受到影响。为全面地研究毛竹扩张导致杉木死亡的原因积累了经验。图3表1参1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浪苑口林场马尾松纯林山脊线上营造的苦槠防火林带第13年测定表明,平均高4.96m,平均胸径7.3cm;林内枯落物4.371t/hm2,是对照马尾松林内枯落物的48.94%;枯落物平均含水率12.88%,比对照高2.2个百分点;苦槠防火林带内土壤5、15、20cm深处的含水率分别为50.88%、34.12%、24.14%,分别比对照高4.38、3.04、2.42个百分点,具有明显的防火效果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马尾松和杉木3个树种的叶子和小枝枯落物在10%、15%、20%、25%、30%5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燃烧性进行测定,比较它们在不同含水率下的燃烧特性变化情况.不同的含水率是通过枯落物中叶子和小枝绝干后精确加水后获得的.枯叶和小枝分别选择20 kW·m-2和30 kW·m-2的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木荷落叶与小枝在含水率小于15%时着火感应时间(TTI)比马尾松和杉木叶子和小枝更短,更易燃.而含水率大于20%时木荷落叶与小枝着火感应时间比马尾松和杉木叶和小枝长,不易燃烧.木荷落叶与小枝热释放速率(HRR)和总释放热(HTR)均比马尾松和杉木的释放热量速度慢,释放热量少.表明木荷枯落物中的叶子和小枝比马尾松和杉木的难燃且释放热量少,木荷比马尾松、杉木抗火性强,适宜于作防火林带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