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31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116篇
  106篇
综合类   609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346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本研究运用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进行四季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radiculus)的追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肥力地块上种植四季萝卜,追肥对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氮、磷、钾单独施用均有提高产量的作用,配合施用时,它们彼此间对产量形成有交互作用.氮肥施用过量,不利于磷、钾增产作用发挥,增施磷肥,对氮的增产作用有所促进。为获得较好的产量,追肥适宜的用量分别是N494.70kg/hm2,P2O5311.85kg/hm2,K2O317.40kg/hm2。  相似文献   
52.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  相似文献   
53.
对硬枫薄木和杨木多层板为材料的薄木饰面家具翘曲变形的影响因素:涂胶量、热压压力、热压温度、热压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用方差分析法对翘曲度变化量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贴面工艺.研究表明:涂胶量的影响显著,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4.
采用3种洗涤模式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脱毒,研究了其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比较了不同用水量下逆流洗涤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逆流洗涤脱除主要发酵抑制物的效果最好,批式分次洗涤效果次之,批式洗涤效果最差,3种洗涤方式对主要发酵抑制物乙酸的脱除率分别为100%、92.27%和77.66%.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经固液比1∶7.5(g∶ mL)逆流洗涤、酶水解和水解糖液浓缩后被酿酒酵母发酵24 h,糖利用率97.58%,乙醇得率93.74%.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泰山刺槐人工林经不同次数抚育间伐后的林分结构及刺槐的径级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在混交林还是纯林中,保留刺槐的胸径和树高均随间伐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抚育间伐0次抚育间伐1次抚育间伐2次抚育间伐3次。(2)混交林的林分密度和刺槐现存密度随采伐次数的增多都有加大的趋势。抚育间伐对刺槐混交林起到定向引导作用。(3)建议营建适当配比的块状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6.
正内黄县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桃树的天然适生地。全县共有桃树面积5万余亩,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传统的整形修剪方法大多是开心形,近年来,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个新的树形,即宝塔形(图1)。这种树形的整形方法既简单易学,又可实现丰产丰收,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受到当地及周边地区果农的一致欢迎。  相似文献   
57.
以感病红果臭椿幼苗病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鉴定方法,研究了引起红果臭椿苗期病害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其苗期病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红果臭椿的成活率,为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源。结果表明:红果臭椿苗期病害有5种致病真菌,分别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腐皮镰刀菌(F.solani)、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和新棒孢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其中腐皮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8.
通过比较分析番木瓜ERF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关系、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元件,结合分析番木瓜在乙烯利和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下以及不同成熟期果肉的RNA-seq数据,筛选出22个ERF家族成员进行表达差异分析,最终比较得出两个处理数据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有18个,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60.
为了使FY-2C/D 卫星资料反演云系微物理特征参数更好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利用2010 年8 月17—19 日山西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雷达、卫星、机载云物理探测平台的综合探测资料,对云系演变特征、人工增雨的可播性以及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系维持时间达35 h,17日白天到夜间云层不断增厚,云粒子有效半径(Re)稳定变化较小,降水少,云系的自然降水过程较弱,具有较好的增雨作业潜力。8 月17 日白天云顶温度-10℃,云滴有效半径小于12 μm,云系密实,云中过冷水含量丰沛,大粒子与冰晶含量较少;夜晚在高云的播种效应之下,产生较大降水;持续稳定的中低层状云系存在较好的增雨作业机会。综合分析可知,适宜于这次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人工催化条件的卫星判据为:云系厚度大于2 km,云顶温度-10~-20℃,云顶云粒子有效半径小于15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