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530篇
农学   320篇
基础科学   265篇
  297篇
综合类   2158篇
农作物   274篇
水产渔业   243篇
畜牧兽医   1217篇
园艺   325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改变农民盲目施肥的习惯,探索早稻施用江西中冠"玉露"牌BB肥的最佳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于2011年开展了早稻施用江西中冠"玉露"牌BB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江西中冠"玉露"牌BB肥肥效与中冠BB肥肥效差异不大,从每穗粒数及结实率可看出,中冠BB肥肥效比"玉露"牌BB肥肥效略长。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非亲和互作的SSH文库基础上,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水原11叶片中首次分离出一个含CBS结构域蛋白的基因,暂命名为TaCDCP1(Triticum aestivum CBS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TaCDCP1包含一个完整的65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7个氨基酸。推测该基因拟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CBS保守结构域,不含跨膜区且无信号肽,定位在叶绿体基质内;经过同源比对,小麦TaCDCP1氨基酸序列与大麦、水稻和玉米等的同源序列的相似性较高;该基因表达量在小麦叶中显著高于在根和茎中;在小麦与条锈菌的非亲和、亲和组合中,TaCDCP1基因均受到条锈菌诱导,分别在接种后18 h和96 h达到表达高峰,非亲和组合表达量在侵染前期(接种后18~48 h)高于亲和组合,而在侵染后期(接种后96~120 h)低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脱落酸诱导该基因上调表达,苄基腺嘌呤,乙烯,赤霉素,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处理后其表达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制;TaCDCP1在低温和干旱条件下表达量上升,在机械伤害和高盐处理下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表明TaCDCP1可能通过脱落酸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同时参与低温和干旱环境下的信号转导途径。这些结果对于明确CBS结构域的功能以及CBS结构域蛋白尤其是TaCDCP1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 var.ascendens)试管苗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早樱试管苗的幼茎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组成;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为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由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的薄壁细胞分裂、分化形成;髓射线、韧皮薄壁细胞及皮层薄壁细胞均能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内分化出厚壁组织,在部分愈伤组织可内分化出不定根原基,不定根的维管束未能与茎的维管束相连,这是造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蓝粒两用系遗传规律及杂交后代的研究,明确了蓝粒两用系的基因组成及遗传分离规律,试验证明蓝粒两用系与目标品种杂交只能正交,不能反交,否则将无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自交F1代与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F1代各组织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方法]比较星斑川鲽F1与杂交F1代肌肉、肝脏、脾脏和肠中3种重要的非特异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结果]杂交后代肌肉、脾脏、肠中ACP,AKP的活力都高于自交后代,肝脏中ACP,AKP的活性与自交后代无显著差异,SOD活性除肌肉组织中稍增加外,其他组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前馈神经网络(BPANN)建立了家蚕杂种一代的6个经济性状的预测模型,通过验证得出,以双亲成绩作为输入神经元,利用BPANN模型预测杂种一代6个经济性状的平均预测误差均在5%左右。表明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用来预测杂种一代成绩具有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中氮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除氮脱氮技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实践方面发展迅速。本文总结了水产养殖中该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评估苹果树叶对关中奶山羊产奶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8只关中奶山羊,按配对试验设计原则,根据试验羊只的体质量、产奶量、产羔胎次和产奶日期将其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7只。分别用0、300、500和700 g/kg的苹果树叶替代苜蓿干草添加在4个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奶山羊的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300和500 g/kg的苹果树叶处理分别与其他处理相比,关中奶山羊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苹果树叶对关中奶山羊乳成分中乳干物质、乳脂肪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700 g/kg的苹果树叶处理乳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各处理血液中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0和500 g/kg苹果树叶能提高关中奶山羊的产奶量(P0.05),但对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9.
 以小桐子油枯为基本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玫瑰废弃物与小桐子油枯(1∶1,1∶2,1∶5)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总氮(TN)、水溶性NH+4-N,水溶性NO-3-N和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纯小桐子油枯(对照)的NH+4-N, NO-3-N,游离氨基酸在堆肥进程中的浓度最高,以配比1∶5,12,1∶1的顺序浓度依次增加。适当加入玫瑰废弃物(1∶5),能使TN损失最少,也能增加一定的NH+4-N,NO-3-N,游离氨基酸浓度。  相似文献   
1000.
结合碧寨乡近几年来发展香料烟的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整地、育苗、大田管理和采收等环节,阐述了香料烟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