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4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杞柳秆茎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视显微测量技术对杞柳秆茎主要解剖构造进行研究,为杞柳材其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杞柳纤维、导管和射线比量分别为71.04%、21.48%和7.48%,沿径向变异均不显著。导管弦向直径、径向直径和导管密度分别为37.41μm、46.02μm和155.86个·mm-2,沿径向和纵向变异均显著;导管径弦比为1.26,在径向,差异不显著而纵向差异显著。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壁腔比和长宽比分别为406.80μm、19.53μm、7.66μm、0.64和21.45,径向变异均显著,而纵向变异不显著;纤维腔径比和腔径分别为0.59和11.73μm,沿径向和纵向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
通过溶胶凝胶法,赋予竹材超疏水特性,以拓宽竹材的应用范围。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制备硅溶胶浸渍液,选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的乙醇水解液对浸渍处理后的竹材表面进行修饰,制备超疏水竹材表面。结果表明,处理后竹材表面形成直径大小为50~100 nm的颗粒状薄膜;竹材横截面接触角达到154°,具备了超疏水表面特性;改性后疏水效果随HDTMS质量分数增加而提高,当HDTMS质量分数为5%时,疏水效果达到最佳,之后随HDTMS质量分数增加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3.
为探寻棕榈藤材解剖构造特征的科学取样方法,以黄藤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整根藤茎每节的导管比量、密度、直径、长度,纤维比量、长度、直径、双壁厚,以及纤维素结晶度、晶体宽度和长度等基本结构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中部5个藤节的各项指标平均值最接近整株藤茎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因此,建议取藤茎长度的中部5个藤节对棕榈藤解剖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国内外竹材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应用、研究热点、分布规律、细胞壁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了关于竹材细胞壁化学成分微区分布、竹材细胞壁结构和形成机理以及对竹材细胞壁化学成分高值化利用等目前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借鉴木材细胞壁研究方法,系统开展竹材生长过程中化学成分及其壁层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与利用建议,为将来竹材细胞壁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黄藤发育过程中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维管束、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及纤维形态特征等主要解剖特征及其与生长发育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高度增加,维管束比量先升后降,导管分子长度和长宽比先降后升;维管束长短径、纤维双壁厚、壁腔比、管直径和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密度、纤维腔径和导管分子密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径向由藤芯到藤皮维管束比量和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导管密度逐渐增大;维管束长径和短径、纤维腔径、导管分子直径、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比量、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40.2%、468.933μm、333.838μm、0.722和5.76个.mm-2,纤维长度、直径(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为990.476μm、12.041μm、6.350μm、5.691μm、86.23和1.05。导管分子长度、直径、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1 621.796μm、187.172μm、9.207、0.877和5.65个.mm-2。  相似文献   
36.
使用以水和乙醇为溶剂的糠醇溶液,分别对人工林杉木进行改性处理。结果显示:以乙醇做溶剂的糠醇溶液处理的杉木,增重率平均为34%,尺寸稳定性以及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弹性强度,均优于以水为溶剂配方处理的杉木。  相似文献   
37.
田根林  余雁  张求慧  刘冬 《林业科学》2012,48(1):138-142
以毛竹的炭化物为生物模板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其浸渍一定量的二氧化硅溶胶,应用碳热还原反应制备竹基SiC陶瓷,并对其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时间决定了陶瓷的物相组成。煅烧温度1450℃、时间5h可使所有的二氧化硅凝胶与炭反应生成SiC。煅烧温度过低、煅烧时间过长或不足均有可能在材料内残留或产生一定量SiO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生物陶瓷实际为SiC和大量自由炭组成的SiC/C复合陶瓷,其中SiC陶瓷主要分布在材料的表层区域;制备的竹基SiC/C复合生物陶瓷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均随试样溶胶质量增加率的增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溶胶质量增加率在10%左右时制得的陶瓷力学性能最佳,并显著优于相应竹炭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8.
何莉  余雁  喻云水  田根林  王汉坤 《木材工业》2012,26(3):22-24,28
使用以水和乙醇为溶剂的糠醇溶液,分别对人工林杉木进行改性处理。结果显示:以乙醇做溶剂的糠醇溶液处理的杉木,增重率平均为34%,尺寸稳定性以及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弹性强度,均优于以水为溶剂配方处理的杉木。  相似文献   
39.
利用扫描电镜原位拉伸研究竹材增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竹材优良韧性的力学原理,以毛竹为研究对象,使用扫描电镜联用原位加载设备观察了竹材薄片纵向拉伸过程的裂纹扩展规律,并对断裂表面进行了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的多尺度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竹材纵向拉伸断裂裂纹拓展一般呈阶梯型展开。维管束与基本组织之间、竹纤维与薄壁组织细胞之间、纤维和薄壁细胞的壁层之间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表明竹材断裂过程中存在从组织到细胞,乃至亚细胞水平的多级弱界面。这些弱界面可以有效阻碍裂纹扩展,增加断裂消耗功,从而显著增强竹材的韧性。   相似文献   
40.
植物细胞壁木质素区域化学紫外显微光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紫外显微光谱仪的基本构造以及该技术在木本及禾本科生物质木质素沉积、分布以及溶解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该技术在生物质预处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质转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