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6篇
  54篇
综合类   25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鸡马立克氏病二价活疫苗免疫协同作用研究@吴长新@刘秀梵@吴艳涛@张如宽@甘军纪@刘慧谋@彭大新@李胜$江苏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李胜$杭州市近江种鸡场鸡;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免疫协同作用农业部“七·五”重大攻关项目;江苏省“八·五”重大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22.
贵杂二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1995年贵州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办列为“九五”油菜推广良种之一,2000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3.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广泛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于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修复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有效固定CO2等温室气体,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发育过程的特点,合理推广利用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固定CO2效率和降低温室效应。文中综述了生物土壤结皮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总结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种类和对生态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对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加深对生物土壤结皮的认识,促进其在环境修复方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样点数对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省阳西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耕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的顺序为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pH,插值误差随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系数增大而增加。(2)插值精度随着插值样点数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土壤养分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加。采样密度相同时,土壤养分的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值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是速效钾>有效磷>全氮>有机质>pH值。(3)对阳西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进行评价时,土壤pH值和全氮采样时应以30~6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采样时应以20~3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采样时应最大以2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  相似文献   
25.
26.
为探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其蓄水前后的变化,对三峡库区万州区、云阳县和巫山县等3个采样点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在淹没后均略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真菌数量略有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略有减少,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3种可培养微生物所占比例来看,细菌和真菌占有比例略有增加,放线菌比例略有减少,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管是淹没前还是淹没后,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其次,真菌数量最少。消落带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在淹没前后变化不明显,说明当水位消减后消落带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数恢复较快,在土样中共分离出优势放线菌和优势真菌各3属。  相似文献   
27.
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集并分析测试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研究土壤Zn、Cu、Pb和Cd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其现状进行评价;并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Zn、Cu、Pb和Cd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的土壤样品受到重金属轻度污染,污染因子主要为Cd.土壤中Zn和Cu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Pb和Cd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酸可提取态所占的比例最高,Zn、Cu、Pb和Cd非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全量的增加而增加,Zn、Cu、Pb和Cd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Pb.人类活动已导致该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中Zn、Cu、Pb和Cd的明显积累,且土壤重金属明显向深层迁移.  相似文献   
28.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金堂县脐橙产业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法、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法和综合优势指数法,将金堂脐橙产业同成都地区其他脐橙种植县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金堂脐橙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了将金堂县脐橙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脐橙产出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了解北海营盘新马氏珠母贝养殖区养殖容量,为养殖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海区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马氏珠母贝有机碳含量、滤水效率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等的调查和检测,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能流模型计算贝类生产量,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后计算贝类养殖容量,并通过食物限制性指标法进行检验。【结果】北海营盘新马氏珠母贝养殖区的百亩马氏珠母贝养殖容量(含壳重)为16.41 t,即马氏珠母贝总养殖容量为2.5×108个,且两种模型估算结果一致;对模型结果进行食物限制性指标分析,发现两种模型估算所得的养殖容量不会对生态系统构成显著压力。马氏珠母贝适宜放养密度为:壳高2~3 cm的小贝放养密度为3.00×105~4.50×105个/ha,壳高3~5 cm的中贝放养密度为1.50×105~2.25×105个/ha,壳高5 cm以上的大贝放养密度为1.20×105~1.50×105个/ha,植核育珠贝放养密度为1.05×105~1.20×105个/ha。【结论】进行北海营盘新马氏珠母贝养殖区养殖规划时可以16.41 t/百亩作为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