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3篇
  4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GA-BPNN的采后蜜桃预冷效果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精准监控采后蜜桃预冷效果以提高商业经济价值,该研究以大久保蜜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衬垫和果实内部热源项的单箱多层CFD-WIHS(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With Internal Heat Source)传热传质数值模型。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该模型预测果温时的最大均方根误差为1.668 °C,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3.65%,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通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高精度三维时空温度及流场分布数据,构建了GA-BPNN采后蜜桃预冷效果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冷藏转移时间和整体预冷均匀度方面的网络预测与测试值之间决定系数达0.962 5和0.863 8,且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较BP模型分别低了30.22%、32.84%以及21.91%、39.45%,GA-BPNN比BP神经网络模型能更好表达采后蜜桃预冷效果与主控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为中小型果园实时监控蜜桃采后预冷均匀性和冷却时间以保障果实最佳预冷品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文章分析了六足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设计和运动步态,并以Arduino板作为主控板,舵机控制板控制舵机,超声波和红外传感器结合实现机器人平稳运动。  相似文献   
83.
【目的】作物产量、生育期和抗性是生产中的3个关键因素。提高抗性往往影响产量,而高产往往伴随更长的生育期。发掘能协调这3个因素的基因,对作物高产抗病研究和育种具有重大意义。【方法】利用遗传、生化和植物病理学等技术手段,对水稻miR168调控水稻产量、生育期和抗性的功能和相关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过表达miR168导致稻瘟病抗性降低,植株变高,分蘖减少,产量降低,开花延迟;而表达miR168的一个模拟靶标(target mimic,MIM168)从而抑制miR168的功能后,稻瘟病抗性增强,植株变矮,分蘖和产量增加,花期提前。发现miR168影响整个miRNA网络,通过miR1320调控稻瘟病抗性,通过miR535平衡分蘖发育和稻瘟病抗性,通过miR164控制开花时间和稻瘟病抗性。相关研究成果以"Suppression of rice miR168 improves yield,flowering time and immunity"为题于2021年2月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 Plants(doi.org/10.1038/s41477-021-00852-x)。【结论】成果揭示了单个...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主要通过毛壳菌、地恩地、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菌剂等在熏蒸和未熏蒸的农田地土壤中施用,观察记录其出苗率及对土壤抗病性的影响,验证毛壳菌剂、地恩地等对人参立枯病病害的预防效果;从而获得科学的田间数据,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基础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未熏蒸土壤A1、A3、B1效果最佳,发病率分别为0.65%、0.62%、0.68%;熏蒸土壤方案C3、H3人参出苗效果最佳,出苗率为92.71%,方案B1、B2、C1、C3、E1、F1、F2、G1、G2、H2出苗较好,出苗率在90%以上;方案B2对人参立枯病害的防效最佳,发病率几乎为0,方案B3、C1、C2、G3防效较好,发病率在1%以下。未熏蒸农田地方案H2人参保苗效果最佳,达到88.02%,方案B2、C2、D2、D3、H3保苗效果较好,保苗率在80%以上;熏蒸农田地方案H3、C1保苗效果最佳,保苗率为88.54%,方案B2、C3、F2、G1、G2、H2保苗效果较好,保苗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85.
微电流处理可以加强或调节植物自身微电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植物培养组织的生长和分化。系统地介绍了电脉冲植物愈伤组织激活仪(专利号:ZL200720090104.1)研制的系统设计原理、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等情况。该仪器可用于植物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处理的植物材料可以是细胞、花粉、叶片、叶柄、茎段或愈伤组织等外植体...  相似文献   
86.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41  
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了华北平原北部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不同配比和用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用量分次施肥(100%UD)处理,土壤中NO-3-N含量在小麦生育后期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穗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相对较高; 缓控释肥处理土壤中硝态氮(NO-3-N)含量与100%UD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玉米生长季缓控释肥表现出了明显优势,肥料利用率提高,玉米穗秃尖长度减小; 其中减少20%用量的缓控释肥处理(80%SCR)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增产达到18.3 %。缓控释肥缓慢释放的特性有利于被作物及时充分吸收,减少了在土壤中因淋失而造成浪费的机会,从而使得肥料利用率提高。从小麦、玉米两季的变化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肥料在不同生长季之间的配置,使缓控释肥料发挥其最大潜力,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双高产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87.
盐渍生境下两种生态型芦苇的形态结构及矿质元素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光镜、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以及营养元素测定手段,研究生长于同一土壤和气候环境下的两种生态型芦苇,直立芦苇和匍匐芦苇的形态学及营养学特性差异。研究发现,与直立芦苇相比较,匍匐芦苇体内具有较高的钠、硅、钙离子含量和较低的钾含量,表现出叶片厚而硬,正午叶片卷曲程度较低的现象。两种芦苇体内矿质元素分布均表现为硅的含量最高,钠含量其次,钙含量最低。钠离子在芦苇不同器官或部位的分布规律是:地上部含量低于地下部,叶片中的含量低于茎。硅元素则在地上部分布较多。对芦苇叶片解剖结构及硅的X射线能谱分析发现,两种生态型芦苇叶表面有大量的硅分布,其叶片上表皮均具有大的液泡化的泡状细胞群,但匍匐芦苇维管束鞘细胞于近上表皮的延伸程度高于直立芦苇;硅在两种生态型芦苇茎的纵向分布,表现为较密集地分布于节上部,节下部分布较少,植物节间几乎不含硅;硅在直立芦苇地面茎处分布均匀,而在匍匐芦苇地面茎处则密集地分布于靠近地面的一侧。以上结果表明,芦苇的形态学差异与植物体内离子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芦苇叶片较低的含钠量及较高的硅分布在降低盐分对光合器官的伤害,调节植物在干旱、盐碱条件下的水分以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转化特征,以绥德县韭园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雨水、沟道水和井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各水体的δD-δ18O特征、氢氧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明确各不同水体间的补给关系,估算流域上游沟道水补给井水的过程中因蒸发损失的水量.结果表明:韭园沟流域沟道水和井水的δD和δ18O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井水氢氧同位素相对于沟道水较富集且稳定,降水、气温、风速等气象因子对沟道水氢氧同位素影响强烈,对井水影响较弱;流域沟道水与井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能够有效补给地下水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加权平均值为:δ18O=-11‰,δD=-79.80‰;沟道水向井水的转化以单向排泄补给为主,两者转化过程中由于蒸发作用引起的水量损失占补给源水量的7%.  相似文献   
89.
硅提高水稻抗镉毒害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通过水培试验,主要从硅对镉的分布、镉的化学形态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与硅结合蛋白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了硅减轻镉毒害的机制。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抑制镉向地上部的运输,使质外体运输途径的运输量减少了36%;加硅也降低了质外体中不同形态镉的含量.特别是结合态的镉:施硅显著降低了镉毒害所诱导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这说明加硅缓解了高浓度镉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免疫细胞化学定位显示硅结合蛋白主要分布在水稻根系表皮下的纤维层细胞及内皮层细胞附近,此部位是硅积累的主要部位.也是离子在质外体运输的关键入口,这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加硅可降低质外体途径的运输量。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慢消化淀粉(SDS)作为一种兼具营养与功能的碳水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健康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SDS的最新研究动态,包括制备方法、体内外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