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9篇
  1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为解决陕北煤矿区的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关系问题,更好地保护矿区生态和环境.通过对陕北主要煤矿区地表水环境的实际监测和对历年水文数据分析,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地表水环境安全评价.结果表明:(1)陕北煤矿区的窟野河、窟野河人工湖、秃尾河、榆溪河、中营盘水库和红碱淖的水均为Ⅴ类水质;(2)陕北煤矿区地表水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煤炭工业发展以来地表水量减少速度加快.针对陕北煤矿区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能解决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关系的“水矿捆绑”发展模式,介绍了其具体实施流程,并对该模式的优势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4.

为开展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的增殖和保护,于2018年1月、3月、4月和8—12月共采集了721尾黑鲷样本,研究了大亚湾黑鲷繁殖生物学的周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繁殖期的雌性全长为175~487 mm,均值为 (297.92±56.61) mm,体质量为90.96~1 907.12 g,均值为 (511.36±307.53) g,雄性全长为110~440 mm,均值为 (237.61±61.05) mm,体质量为21.92~1 370.00 g,均值为 (277.76±210.33) g,雌性个体全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全长(P<0.001);2)性腺成熟系数和性腺发育表明大亚湾黑鲷繁殖期为11月至翌年3月;3)具有雌雄同体个体存在,表明该物种会发生性逆转,且表现为雄性个体先成熟再向雌性转变;4) 50%性成熟雌性全长达到248.52 mm,雄性为148.03 mm;5)卵径频率分布表明黑鲷为分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为84 100~2 655 168粒,均值为 (728 732±499 547) 粒;全长相对繁殖力为380.54~8 271.55粒·mm−1,均值为 (2 731.44±1 630.93) 粒·mm−1,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277.58~3 592.83粒·g−1,均值为 (1 443.87±766.82) 粒·g−1,绝对繁殖力与全长、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5.
阐述了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在城口县引进应用的情况以及城口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对城口县近3年应用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控晚疫病和应用系统防控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根据1980 ~ 2012年昌都地区7个测站冰雹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3年来昌都地区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多少雹年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多雹区位于西北部及东南部,次多雹区位于昌都、左贡一带,少雹区位于洛隆、八宿一带;近33年来昌都地区年平均冰雹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存在着准3年、7年、15年、25年的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冰雹主要集中在5 ~10月,冰雹月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冰雹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日之中冰雹时段集中在10:00 ~22:00;多、少雹年存在明显的环流差异,多雹年昌都地区处于负距平区,少雹年对应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在大亚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 月逐月在大亚湾采集黑棘鲷样本, 分析黑棘鲷的食性组成、摄食强度、生态位宽度以及食性随季节和体长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 大亚湾黑棘鲷饵料生物组成主要包括藤壶、鱼类、贝类、蟹类、虾类、星虫类、头足类、 水生植物等 8 个类群, 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表明藤壶是最重要的饵料类群(IRI%为 42.41%), 其次依次是鱼类、贝类、蟹类、虾类、星虫类、头足类和水生植物。大亚湾黑棘鲷全年均有摄食, 摄食强度随季节变化显著, 其中胃饱满指数以春、冬季较高, 夏、秋季较低; 而空胃率则以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食性差异明显, 春季主要以藤壶为食, 夏季主要以鱼类为食, 秋季主要以贝类为食, 冬季则主要以藤壶和鱼类为食, 影响食性组成随着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水温、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等; 黑棘鲷体长越长, 越倾向于摄食大个体饵料, 摄食强度也越大, 营养生态位宽度先宽后窄。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黑棘鲷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乌伦古湖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乌伦古湖设置28个采样点按季度对底栖动物采样。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83种,其中寡毛类14种,水生昆虫58种,软体动物7种,其他类4种。年均密度为1048ind/m2,变幅为70~2480ind/m2;年均生物量为10.76g/m2,变幅为0.48~52.53g/m2。根据底栖动物的观测数据,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生物指数(H′)、Goodnight修正指数(GB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Chandler′s生物记分制(CS)和综合生物污染指数(BI)对乌伦古湖水体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水质整体属于轻度污染。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如73公里小海子、骆驼脖子、海滨浴场和吉力湖等处样点水质相对较差,处于中污染水平;投放牛羊粪养殖鱼种的吉力湖后泡子则为重度污染水平。利用底栖动物对乌伦古湖水质的生物学评价结果与理化指标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对大亚湾海域的石油烃进行了4个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大亚湾表层水体石油烃质量浓度为0.005~0.268 mg·L~(–1),均值为0.067 mg·L~(–1),水质为国家三类海水,平均污染指数(Pi)为1.34,水体已经受到石油烃的污染。水体中石油烃的分布主要受湾内顺时针方向水平环流的影响,春季石油烃的高值区位于湾内东部海域,夏季位于湾内南部海域,秋季位于湾内西南部海域,冬季则位于湾内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质量分数为7~559 mg·kg~(–1),均值为183.4 mg·kg~(–1),平均Pi为0.367,表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除了A9站位受污染之外,整体未受石油烃污染。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呈点源分布,高值区位于中央列岛区、南澳镇东北海域以及大辣甲东面海域,主要分布于石化排污区、进港航道和油码头附近。  相似文献   
80.
欧洲双壳贝类的安全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地区是双壳贝类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因而对双壳贝类的卫生监控 更严格。我国在80年代曾有贝类产品出口到欧洲,但主要是扇贝的加工产品(生的或煮熟过 的扇贝闭壳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对我水产品曾"两禁两开",但对我国的双壳贝类 却一直是禁止的。我国双壳贝类在沿海地区有大量养殖,对发展当地渔业经济有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贝类的生产加工流通的落后状况仍较突出,贝类的出口在我国水产品出口中占的比 重也较小,其安全性问题是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很有必要了解和借鉴欧盟的贝类 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加强我国水产品的安全监控体系,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我贝类产 品的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