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17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室内试验中更好地模拟工程堆积体,利用图像分析法和经典统计学方法对6大典型水蚀区的368座工程堆积体中粒径D1cm的坡面砾石的分布和含量进行概化分析,得到工程堆积体下垫面上中下坡位砾石含量的概化区间。结果表明:工程堆积体坡面各粒径砾石含量大多服从正态分布,且山区和平原丘陵区之间的砾石总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工程堆积体坡面砾石重力分选作用明显,且随着砾石粒径的增加,分选程度增大。在室内进行工程堆积体下垫面设计时,山区堆积体的砾石总含量宜设置在50%~60%,其中,细粒砾石含量宜设置在20%~30%,中粒砾石含量宜设置在10%~15%,粗粒砾石和巨粒砾石含量宜设置为10%,堆积体上中下坡位坡面砾石含量配比宜设置为1∶1.3∶1.5;平原丘陵区的砾石总含量宜设置在15%~20%,其中细粒砾石、中粒砾石、粗粒砾石、巨粒砾石含量分别宜设置为5%~10%,3%~7%,2%~5%,2%~3%,堆积体上中下坡位坡面砾石含量配比宜设置为1∶1.5∶2.5。  相似文献   
52.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牧用地中林草地比重较1998年增长了11.3%,农业资源得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商品型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008年实际畜牧量仅占草地理论最适承载量的19.36%,产业与资源相关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退耕还林(草)成果.因此,安塞县应发展相关产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一致性,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以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DEM、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进行关键区识别及分级。结果表明:关键区按所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低风险关键区、高风险关键区和中风险关键区,且各区主要沿水域分布。关键区中农业用地占到了流域农业用地总面积的37.3%,而随着风险等级的提高,关键区中农业用地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沿水域分布的农业用地,与实际情况吻合,研究结果能为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将GIS与MUSLE模型相结合能够快速识别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该方法科学有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4.
黄土高原沟壑区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问题,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经济学估算方法,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该区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9.05%;小麦和玉米的资源环境成本分别达到2.02和1.19元/kg,总成本分别为4.08和2.23元/kg,而出售价格仅1.72和1.28元/kg,高成本低效益状况对区域粮食安全及生态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粮食总成本中的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资源环境成本和化肥费用是其主要因素。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降低粮食成本维持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5.
不同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消毒场所对消毒剂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进行消毒必须选准药物,若杀病毒、芽孢,应选用具有较强杀灭作用的氢氧化钠、甲醛等;若进行皮肤、用具消毒或带畜空气消毒,应选用无腐蚀、无毒性的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百毒杀等;若进行饮水消毒,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钙等。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的实地调查,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差异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园地比例越大,耕地比例越小;在单位面积园地上的投入量表现为高收入户>低收入户>中收入户,但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越注重技术投入;农户收入越高对土地的投入总量占纯收入的比例越小,但对园地的投入占总投入量的比例越高;在粮食作物种植中,高收入户更倾向于对口粮作物进行高投入,中收入户和低收入户对口粮作物和饲料粮作物投入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57.
基于安塞县12 a的统计资料,定量评价了安塞县1999-2010年的退耕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外部性价值进行了权重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安塞县退耕还林已基本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目的,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价值为1 027 352万元,其中外部性价值为540 550万元,占总价值的52.62%;各项功能的价值量排序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森林防护.其中最为重要的固碳释氧主要作用于全国范围内,且总的外部性价值超过了总价值的一半,这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通过本文的外部性价值计算,估算出安塞县的退耕还林补偿上限应为12 325.5元/(hm2·a).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预警及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近70年代表年份生态安全态势及影响因子的分析为基础,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质量值,用演化轴解释生态安全预警模式,定量评价该流域1938~2005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并预测2015年的发展趋势。【结果】纸坊沟流域1938年处于蓝灯区,无需预警;1958年为黑灯区,需作生态安全恶化速度预警;1975和1985年处于红灯区,需作生态安全较差状态预警;1995年处于黄灯区,2005和2015年继续向良好方向演化,均不需预警,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预计人口密度于2020年左右进入警戒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该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符,该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可以应用于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59.
去年底,笔者参加了由农业部组团的赴法国畜产品质量追溯培训.零距离接触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其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该国行之有效的畜产品质量追溯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0.
吴起县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选取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吴起县自1997—2006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吴起县自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吴起县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