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17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农林牦毛主席是物资源饲料化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介绍了热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技术原理及应用效果。阐明了经热喷处理的农、林、牧废弃物,取得了消毒,除臭和提高蛋白质及可消化有机物的效果。为我国这类废谟物的饲料化开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2.
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在分析生态农业研究成果和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应构建以“草、林—牧—农”型系统循环链网为中心,以“菜、果—农”型系统循环链网为重要补充,进而发展为“草、林、农—牧—工—商”型系统循环链网或“菜、果—工—商”型系统循环链网的商品型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3.
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农户的调查,从户主文化水平、年龄、非农率等方面对农户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和园地的投入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农户问不管是在土地投入结构还是投入总量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的投入偏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4.
施肥对黄土旱塬区黑垆土土壤肥力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塬区黑垆土大田对比试验和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肥力硝态氮累积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明显增加土壤养分,氮磷和有机肥配施效果显著;和1984年土壤养分状况相比,大田对比试验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7.1%,全氮和全磷提高了84.2%和34.8%,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增加了46.9%、540.0%和10.2%,养分水平与长期定位试验中氮磷配施相近。长期定位试验中氮磷配施或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剖面中硝酸盐的累积和淋溶,氮肥单施硝态氮累积量最大,为1006.4 kg/hm2,大田对比试验土壤硝态氮总累积量较长期定位试验中施用氮肥处理的总累积量少。  相似文献   
115.
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分别建立了二级层次和综合指标健康诊断模型――健康指数。采用比较生态学方法,分析研究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在不同途径生态恢复措施实施过程中,流域健康指数呈逐年波动式上升趋势(由建设前的0.2125增大的现在的0.5188),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现实生态经济最佳水平为目标,引入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对该区中尺度系统健康进行空间维上的障碍和优势诊断,并据此提出了不同模式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山西省处于中国中西部内陆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出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形成生态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不相一致,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形成。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生态改良、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对策,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等。  相似文献   
117.
基于GIS的安塞县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和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共8个因子构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将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结合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程度与适宜性等级划分流域内农用地各区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流域内宜耕宜园地面积为225.46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09%;宜耕地面积为405.68hm~2,占9.17%;宜林宜园地面积为156.96hm~2,占3.55%;宜园地面积为773.15hm~2,占17.47%;宜林宜草地面积为881.43hm~2,占19.91%;宜林地面积为409.91hm~2,占9.26%;宜草地面积为1 490.00hm~2,占33.66%;不适宜和非生产用地面积为83.43hm~2,占1.89%。研究结果可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的合理划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8.
模拟降雨条件下弃土堆置体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的野外调查及抽象概化,将抽象概化出的4类弃土堆置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对不同弃土堆置类型的侵蚀产沙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弃土堆置体的入渗率、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变化呈波动式减小,径流率随降雨时间变化呈波动式增大,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变化呈平缓型、多峰型2种变化趋势;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幂函数关系,平均入渗率、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性关系。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倾倒堆置在全部设计降雨强度条件下产流时间最短、平均入渗率均最低;当降雨强度从1.5mm/min提高到2.0mm/min时,总产沙量增大2.58倍,在降雨强度为2.0,2.5mm/min情况下,平均径流含沙量、平均侵蚀速率均明显大于其他堆置类型,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9.
土壤侵蚀危险性分级是研究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土壤侵蚀及其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依据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和水利部科考成果,对南方红壤科考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及其所处流域主要湖泊泥沙输比(SDR)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科考区内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侵蚀均存在.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为主要侵蚀类型,占总侵蚀类型的84%.轻度和极强度侵蚀占16%.潜在危险性分级中,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和极险型均存在,轻险和危险为主要类型,占总潜在危险类型的84%,无险和极险类型占16%.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危害比较大,60%的湖泊SDR>0.5,其上游土壤侵蚀对异地是危险甚至极险的.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全区土壤侵蚀分级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针对黄土丘陵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演变轨迹发生变化的现实,参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建立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过程模型。并对模型参数(k1,k2,k3,k4)的变化过程及其代表的生态经济意义进行重点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县南沟流域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参数k值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农业产业—资源系统互动关系。退耕后,县南沟流域资源所依赖的环境系统的提升空间现已达到极限,产业发展未建立在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上。现阶段资源系统发展态势与资源系统演化速度和产业系统演化速度都成负相关,产业系统发展态势与资源系统演化速度和产业系统演化速度都成正相关。将碳汇产业融入系统后,可使资源系统演化速度提升2.56倍,若通过"轮牧+舍饲"养殖模式进一步改良,可使资源系统演化速度提升4.66倍,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