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17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一)场址选择 (1)马鹿喜在干燥、通风的条件下活动,如果经常栖息在潮湿低洼的环境中,会发生腐蹄病及感染寄生虫病等.因此,鹿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南向斜坡,排水良好干燥的地方,切忌在低洼涝地、山洪水道和冬季风口等地段修建养鹿场.  相似文献   
102.
耕牛的劳喘症是由于使役过度,饲养管理不善,加之长期没有系统的治疗而造成的。近年来我们应用参麦汤治疗20余例,效果较为理想。处方:白糖参五钱麦冬一两山药一两清半夏四钱牛蒡子五钱苏子四钱杭芍五钱甘草三钱  相似文献   
10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锌肥、石灰,硅肥、钙镁磷肥、铬渣钙镁磷肥、石膏、牛粪、粉煤灰等8种改良剂在pH为5.27—5.63的酸性Cd污染土壤上抑制水稻吸收镉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硅肥、钙镁磷肥或铬渣钙镁磷肥高用量(1.5kg/m~2)时效果最佳,不仅可显著提高土壤的pH,降低土壤中植物有效态镉含量和水稻米镉含量,而且可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04.
选取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吴起县自1997-2006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吴起县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吴起县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5.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马上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了“一号文件”,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此来加强农业、支持农业和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尽管如此,从全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农民占大多数,而且素质偏低,非农化程度不高。无论是从农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还是从让富民政策尽快落到实处的角度去考虑,只有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才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  相似文献   
106.
笔者对汉台区粮食生产的现状、粮食消费与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台区人均粮食为229kg,远低于全国人均粮食380kg拥有量的水平。粮作比、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汉台区近30年粮食缺口较大,粮食自给率低,粮食供给难以满足当地粮食需求;按90%自给率计算,要实现2010年小康的总产目标,必须保证34575hm2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07.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科学史观简要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认为,历史时期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不再单纯表现为自然过程,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地互动过程,人为因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具有双重意义,既通过耕种对自然环境破坏,还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其主要是由不同的环境观和社会因素造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以资源利用为主,有意识的建设活动较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巨大,生态环境演变具有明显历史进程,被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对生态环境演变有特殊意义,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及其成效在农不利环境,土壤环境,水土保持等方面表现突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西部大开发机遇下,应借鉴历史经验,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建议采用科学的环境修复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同步进行,建设结构 水土保持型大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8.
以商品型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区域马家沟流域生态经济现状;据此提出稳步推进苹果产业发展等优化思路。随后按照优化思路引入水土保持相关理论、设定畜牧业不同发展模式,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的3种情景中,农、林、牧业总收入分别提升了20.67%、35.90%、26.15%,水土流失程度分别下降了10.68%、8.14%、10.69%,并且在后2种情景优化后养羊业获得超过200%的极大增长率,但从绝对值来看,苹果业由于占总收入约60%的这一较大比重,其仍然是优化后增长量的主要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约束条件下,适度开放林下草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流域内经济发展。同时,如果苹果产业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当地苹果产业为重心发展,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9.
不同覆盖措施下苹果园土壤水文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义  谢永生 《草业学报》2011,20(2):85-92
为探清不同地表覆盖措施(清耕处理、生草处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砂石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文状况的影响,利用水分中子仪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对黄土高原红富士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并同时调查苹果产量。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水分年周期可划分为春夏失墒期、夏秋增墒期和冬春稳墒期3个时期;3个时期中0~600 cm深土壤剖面水分均为砂石覆盖处理最低,地膜覆盖处理最高;雨季后,不同覆盖的土壤水分均得到恢复,其中,砂石覆盖处理恢复率最高(10.52%),其次为秸秆覆盖处理(9.47%),清耕处理恢复率最低(6.53%),最大恢复深度(年周期最大入渗深度)可达260 cm上下;结合产量因素得出,各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清耕处理35.75 kg/(mm·hm2)、生草处理40.31 kg/(mm·hm2)、地膜覆盖47.81 kg/(mm·hm2)、秸秆覆盖58.99 kg/(mm·hm2)、砂石覆盖80.25 kg/(mm·hm2)。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砂石覆盖应是改善果园土壤水文状况的适宜地表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10.
陕西省米脂县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米脂县1990-2007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对该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动态变化以及粮食总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总产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最关键因子;持续增长的人口造成耕地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并对该区实现粮食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挖掘耕地潜力等措施以保障该区域的粮食安全,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粮食安全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