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2017年,开展了蓄留不同节位对再生高粱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随着蓄留节位的增加,再生高粱总发苗数先增加后降低,倒1节发苗数降低,生育进程缩短,生育期最长相差20 d左右。再生高粱产量、穗粒数、有效穗数随蓄留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随蓄留节位的增加而增加。蓄留倒1节、倒2节有利于再生高粱高产,提高再生高粱植株抗倒伏能力,因此建议重庆海拔500 m以下地区,头季高粱在7月20日之前砍秆,均可采用低节位蓄留;如果头季收获较晚,为保障再生高粱安全成熟,可选择高节位蓄留。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中段东西两侧植被的分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草地植物区系成分、群落类型、牧草经济类群、草地等级四项指标,通过定量化统计与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中段东西两侧植被的分异特点。结果表明,植物区系成分科的构成和区系地理成分无显著差异,属、种构成有显著差异;群落类型、牧草经济类群及草地等级有极显著差异。对气候要素的5个因子逐一用成对法t检验,又进行了模糊聚类,结果证实,东西两侧植被分异是气候差异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重庆市科委邀请国家高粱改良中心首席专家邹剑秋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山西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单位专家,对我院在忠县乌杨镇团结村组织实施的双季酿酒高粱安全高效生产示范片,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市科委农村科技处卞雨昕处长一行,也考察指导了团结村(贫困村)的双季酿酒高粱的生产示范情况,我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习惯尿素施肥量(U,N 180 kg/hm2);尿素推荐施用量(U1,减N 20%,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20%(C1,N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30%(C2,N 126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40%(C3,N 108 kg/hm2)。在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成熟期调查植株和籽粒氮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开花期和成熟期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均以C1和U1处理最高,C1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又显著高于U1。C1处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1和C2处理显著高于U处理。C1处理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U分别显著提高了11.54%和12.41%。C...  相似文献   
15.
蔬菜—高粱—再生高粱三熟制机械垄作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庆地区旱地生产长期存在传统人工作业导致生产成本高和效益低的问题,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近年通过轻简栽培试验研究集成“蔬菜—高粱—再生高粱”三熟制机械垄作与免耕移栽高粱的轻简栽培技术。通过机械耕作(起垄)种植蔬菜后,再在蔬菜垄埂上免耕种植高粱(再生高粱),实现旱地生产轻简种植并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2016-2017年在重庆市代表区域示范,取得增产增效和农户增收的效果。本文作者阐述了本种植模式产量效益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糯高粱多糖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糯高粱食品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窖红1号糯高粱籽粒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多糖提取工艺,并测定所提取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建立了料液比(X1)、微波功率(X2)和提取时间(X3)与糯高粱多糖提取率(Y)的回归模拟方程:Y=6.43277+0.26425X1+0.89398X2+0.35226X3-0.09537X1X2-0.14083X1X3-0.10898X2X3-1.39713X12-1.35532X22-0.26889X32,回归方程模型极显著(P<0.01),R2=0.999885,方程拟合程度高.糯高粱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0、微波功率480 W、提取时间110 s,在此条件下,得到多糖平均值为6.48%,与预测值(6.68%)相对误差为2.91%.糯高粱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多糖质量浓度为0.4 mg/mL时,清除率最高达54.38%,低于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随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多糖质量浓度为0.10 mg/mL时达最大值(94.70%),高于相同质量浓度对照BHT的清除率.[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可用于糯高粱多糖提取,且糯高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健康食品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稻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垄作直播方式是一种新型节本增效的水稻种植方式,探索稻田垄作直播下垄沟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丰产减排稻作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以2019—2021年垄作直播方式下的水稻-萝卜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传统淹水沟灌(TFI:水分高于垄面约5 cm)、控制沟灌1(CFI1:水分低于垄面约5 cm)、控制沟灌2(CFI2:水分低于垄面约10 cm)、控制沟灌3(CFI3:水分低于垄面约15 cm)4个处理,采取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水稻-萝卜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同时测定水稻产量、土壤还原性物质、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指标,明确既能减少全球增温潜势(GWP)又能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佳灌水模式。【结果】综合3年试验结果,与TFI处理相比,控制灌溉能显著降低水稻季CH4累积排放量22.81%—78.47%,其中CFI3效果最显著;CFI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季N2O累积排放量20.45%—59.90%,CFI3...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重庆未使用过氟吡菌胺地区的110株辣椒疫霉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对辣椒疫霉抗氟吡菌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株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EC50平均值为(0.32 ± 0.11) μg/mL,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出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作为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田间抗性监测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菌丝体的方法,共获得3株可稳定遗传的抗氟吡菌胺突变体,抗性倍数介于69.5~98.5之间,突变频率为0.86%;抗性突变体BS11-5-1与亲本菌株BS11-5在菌丝生长速率、温度适应性、产孢子囊能力及致病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抗性突变体JLP11-4-2和JLP11-4-3在菌丝生长速率、温度适应性、产孢子囊能力及致病力方面均显著低于亲本菌株JLP11-4;不同抗性突变体对渗透压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3个抗性突变体对Biolog PM1中95种碳源的利用情况与亲本菌株基本相似。交互抗性测定表明,辣椒疫霉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丁吡吗啉及嘧菌酯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建议可将氟吡菌胺与上述几种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研究北京市乔灌草型、乔草型、乔木型、灌草型4种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对温度的影响为主要目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及运用Arcgis等软件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4种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对温度的影响.[结果]绿地在达到一定植被覆盖率后,温度稳定在一定区间.4种植物群落中,乔灌草型对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乔灌草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3%~56%后,温度变化不明显;乔草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4%~56%后,温度变化不明显.乔木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1%~55%后,温度变化不明显;灌草型植被覆盖率达到50%~54%后,温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绿地温度与4种植物群落的植被覆盖率均具有负相关性,其中乔灌草型对温度的影响最明显.当植被覆盖率达到50%~55%时能发挥其最大降温效果,此结论符合《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城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9%以上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镉胁迫对桉树保护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广林9号’桉三月龄幼苗为材料,用0.1 mmol/L、0.2 mmol/L、0.3 mmol/L CdCl_2溶液(分别对应低,中,高浓度)连续灌根处理15 d后,测定叶绿素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叶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酶活性,分析5类共15个保护酶基因的转录变化。高浓度Cd^2+胁迫下桉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POD、GPX和CAT的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从APX(ascorbate peroxidase)、BPX (class Ⅲ peroxidases)、CPX (catalase peroxidases)、GPX (glutathione peroxidase)和CAT (catalase) 5类基因家族中的每类选出3个基因进行qPCR分析。Cd^2+胁迫下,15个基因中仅有GPX3、CPX1、CPX2和CAT3的转录被抑制,其他11个基因总体表现出转录水平升高的趋势。设对照植株中同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为1,中浓度Cd^2+处理后BPX3的转录水平升高到13.9,高浓度Cd^2+处理后CAT2的转录水平升高到38.2。结果表明:Cd^2+胁迫引起保护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却抑制了酶活性,导致膜脂过氧化加剧。本研究可为桉树重金属抗性生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