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地区白果营养成分和形态的比较及白果米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地区所产银杏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形态特征 ,且选出最佳品种进行了白果米酒的研制。  相似文献   
22.
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是葫芦科丝瓜属的一种,在华南地区简称为丝瓜,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及海南省等地,是南菜北运及畅销港澳等地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华南地区春夏秋季均有栽培,但是,有棱丝瓜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对日照要求严格,在华南地区夏季栽培时,生长发育期处在日照长达14h的条件下,加上高温多湿,常常出现植株疯长、开花坐果推迟、  相似文献   
23.
节瓜果皮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果皮青绿色自交系桂优1号毛节瓜、环江节瓜和1个果皮深绿色自交系七星节瓜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桂优1号毛节瓜×七星节瓜、环江节瓜×七星节瓜)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色进行统计.结果表明:F1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果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青绿色两种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深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BC2(以青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则表现出深绿色和青绿色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节瓜果皮颜色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节瓜果实的深绿色与青绿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青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深松(深度30 cm)分层(0~15 cm为上层,15~30 cm为下层)施肥播种对小麦花后主要农艺性状、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2017~2018年小麦季以冀麦585为试验材料,在底肥N、P2O5、K2O施用量均为120 kg/hm2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种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处理,以常规耕作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生长后期旗叶特征、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深松分层施肥处理虽然在中后期延缓叶片衰老方面不及CK,但对改善小麦农艺性状、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效果较好,能够显著促进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多,明显提高产量。其中,上层施用磷(P2O5)钾(K2O)肥均45 kg/hm2+下层施用磷钾肥均75 kg/hm2的基础上,仅上层施氮(N)肥120 kg/hm2或者上层施氮45 kg/hm2+下层施氮75 kg/hm2效果均较好,二者产量可以达到8 777.8~8 808.6 kg/hm2且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25.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茄子果色与商品果外观品质和价值密切相关,花青素是决定茄子果色的重要天然色素之一。通过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差异比较,解析上位基因互作调控茄子果皮花青素合成的作用机制,为不同果色茄子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ANS突变的白果色母本19141、花青素合成关键调控基因MYB1突变的白果色父本19147及其紫红果色F1代E3316茄子为试验材料,对商品果期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广靶代谢组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19141_vs_19147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最多,其次是E3316_vs_19141,两个比较组DEGs均在类黄酮途径富集程度最高;E3316_vs_19147筛选到的DEGs最少,未在类黄酮途径富集。广靶代谢组共检测分析到218个代谢物。E3316_vs_19141共检测到差异代谢物(DAMs)113个,E3316_vs_19147共检测到差异代谢物98个。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结构基因CHS、CHI、F3H、DFR和ANS,关键调节基因MYB1、AN1和AN11,修饰基因3GT、5GT、AT和OMT,还有转运基因AN9(G...  相似文献   
27.
在掌握了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野生增产技术、菌种分离扩繁、菌剂制作、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在旱地采用栽种褐环粘盖牛肝菌菌根苗的人工栽培试验,试验采用不同基质培育菌根苗,并对栽培出菇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菌根苗移栽与无菌苗就地接种培育菌根苗的栽培试验,研究了催菇处理对出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栽种菌根苗取得了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的成功,单产高达283.57 g·m-2,采用带土基质培育的菌根苗出菇效果明显优于无土基质,移栽菌根苗的出菇效果优于就地接种培育菌根苗,催菇处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8.
2012 年广西蔬菜播种面积达107.54 万
hm2(1 613.1 万亩),产量2 317.42 万t,总
产值463.21 亿元,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
居全国第9 位和第11 位。与广西蔬菜产业相
比,蔬菜集约化育苗尚不能匹配。如何加快集
约化育苗,提高产业化水平,从而带动蔬菜产
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9.
嫁接番茄苗养分吸收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砧木1号和桂砧1号为砧木,分别与珍红和大明星番茄嫁接,对形成的4种嫁接苗和相应的自根苗的养分吸收特性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砧1号与接穗的亲和力高于砧木1号,番茄嫁接苗的产量极显著高于自根苗,嫁接苗吸氮量极显著高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30.
德清和杭州中心城地域临近,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民众有较强的区域认同感,具备同城化发展的条件。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德清与杭州中心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交通联系紧密、区域经济联系密切、产业结构互补是同城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实力的差距、行政体制的壁垒及德清融入杭州的定位多变是同城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市场整合机制和制度整合机制提出同城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并以协调产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建立统一的区域市场为目标、以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构建区域合作协调机构为保障4个方面论证德清与杭州中心城同城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