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杂交选育和引种的9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苗期地径、胸径和苗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黑小2号、J10、J7等3个无性系表现最优,地径、胸径、树高分别较小黑杨提高45.03%~22.16%、70.99%~14.96%、44.31%~16.43%。  相似文献   
102.
牛Nramp 1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A-PCR技术扩增牛Nrampl基因2 515 bp的5'调控区序列,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EASY-T3-Nrampl,对阳性克隆进行了PCR扩增、限制性酶切鉴定,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包含Nrampl基因5'调控区的重组质粒.经同源性比对发现,Nrampl基因5'调控区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在转录起始位点近端的启动子区域,牛与人、鼠、猪、羊的同源性分别是60.50%.58.52%,72.18%,81.95%.经预测,该调控区富含GR、SP1、c-Ets-1、NF-W2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本研究为进一步确定牛Nrampl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及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鸭精肉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生产出来的10o%可食住的鸭肉制品。现将其加工技术及产品种类介绍如下。一、原料供生产冷冻鸭精肉的原料鸭.必须是来目非疫区的健康鸭.要求采用全价饲料喂养.日龄在56~63天.体重在3.0~3.5千克之间.鸭体肌肉发育良好。二、屠宰加工条件鸭精肉的加工要求严格.对去毛、分割、冷冻等都有一定的温度、时间等规定。脱毛操作时不得用松香、石蜡等物.整个加工过程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污染。三、分割加工分割时下刀要准确熟练.以保持各部肌肉完整。肌肉色泽要正常.外表洁净.不带瘀血及血污。1.胸肌肉的…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健康奶牛产道内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山东省不同奶牛场筛选出6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奶牛,按试验要求分三组,第一组为20头8~15月龄的未配种的青年奶牛,第二组为20头处于干奶期(围产期)的奶牛,第三组为20头产后一个月的奶牛。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的方法从产道分离到细菌150株,其中乳酸杆菌46(30.7%)株、表皮葡萄球菌39(26%)株、无乳链球菌21(14%)株、大肠杆菌23(15.3%)株、芽孢杆菌8(5.3%)株、棒状杆菌5(3.3%)株、念珠菌8(5.3%)株。比较结果显示,乳酸杆菌为正常奶牛产道内的主要寄生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但是未配青年奶牛的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分离率并不高。试验发现,奶牛阴道内的寄生菌一般为2~3种。  相似文献   
107.
通过研究中国荷斯坦牛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1,CXCR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炎间的相关性,找到对乳腺炎性状有显著影响的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为从遗传角度上解决奶牛乳腺炎问题提供参考。采用巢氏PCR、DNA测序和CRS-PCR-RFLP方法,对中国荷斯坦牛的CXCR1外显子2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分别利用SHEsis软件和PHASE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找到了4个新SNPs,分别为291(C/T)、333(C/T)、337(A/G)和365(C/T)。各SNPs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CS)和产奶量的关联分析表明:337(A/G)和365(C/T)位点的等位基因G、C均为低SCS、高产奶量的优秀等位基因;另外,H3 H7(CCCTGGCC)单倍型杂合个体为低SCS、高产奶量的优秀单倍型组合。CXCR1基因的单倍型H3 H7(CCCTGGCC)在SCS和产奶量方面是优良的单倍型,可作为选择抗乳腺炎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8.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使世界范围内的畜牧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诊断口蹄疫的方法可分为临床诊断、生物学实验、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及环介导等五类技术,每类技术中又包括数个具体技术.论文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口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具有绿色荧光标记的表达T7RNA聚合酶的稳定细胞系。[方法]从BL21(DE3)大肠杆菌中克隆出T7RNAP基因,定向克隆进质粒FG12后,构建了表达T7RNA聚合酶基因(T7)的Lenti-virus重组质粒FG12-T7RNAP。用此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WB可检测出瞬时表达的T7RNAP蛋白;利用辅助质粒对表达T7的非复制型Lenti-virus病毒进行体外包装,所获得的非复制型Lenti-virus病毒感染BHK-21细胞,利用GFP通过流式细胞分选仪筛选表达T7的细胞系,并利用WB检测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WB检测出不同代次的阳性细胞中均能稳定表达目的基因T7RNA聚合酶。[结论]T7RNA聚合酶能顺利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稳定细胞系为RNA病毒体内拯救技术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水稻育秧及插秧期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抓好水稻育秧及插秧期间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非常重要.对滦南县水稻育秧及插秧期间可能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如水稻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黄枯病、稻瘟病、潜叶蝇、稻水象甲、灰飞虱等及一些杂草的发生情况,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