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左守武  王梓  杨英军 《现代园艺》2023,(8):160-162+166
以洛阳市洛龙区城市绿地为研究主体,运用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法,基于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汽车4种交通出行方式,定量分析不同交通方式的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洛阳市洛龙区城市绿地可达性较好,其中,洛龙区城市绿地整体步行20min,有效服务范围覆盖了洛龙区面积的30.3%;基于自行车的可达性比步行更高,20min的自行车服务范围覆盖洛龙区59%的面积;20min的电动自行车服务范围覆盖洛龙区68.8%的面积;机动车20min的可达面积为80%,覆盖了洛龙区大部分区域,是3种交通方式覆盖度最高的。综合多个方面影响因素,对洛龙区绿地可达性进行量化计算和评价,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可达性,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权衡城市生态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对于开发和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区域分布等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蚕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时会产生一些具有免疫功能的小分子肽,有研究表明这些肽具有抗肿瘤活性。我们通过免疫诱导法,给家蚕注射了一定量的抗原诱导家蚕产生免疫血清。从家蚕体内收集免疫血清,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BE(2)C,并观察其对BE(2)C细胞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免疫血清处理后肿瘤细胞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经MTT方法检测分析后发现,家蚕免疫血清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经抗原诱导的家蚕免疫血清对神经母细胞瘤系BE(2)C的生长及增殖有抑制作用,推测家蚕免疫血清可能诱导了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为进一步解析其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开发家蚕新的经济用途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苗木施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苗木施肥的主要理论, 从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等方面对苗木施肥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并指出平衡施肥、计算机推荐施肥、研制苗木专用肥、苗木定向培育施肥研究等是今后苗木施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制定科学的苗木施肥方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完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等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L.)苗木培育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其当年生播种苗高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苗体N、P、K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栓皮栎播种苗当年高径生长有2次高峰,其间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4.3%和95.6%;②8月为苗木生物量积累高峰期,该月生物量净增量(3.664 g.株-1.月-1)占全年总量的47.5%。而初期(5—7月)苗木以地上生物量积累为主(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63.7%升至70.1%),中后期(7月底后)根系生长加速(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29.9%升至59.5%);③器官N、P、K质量分数,初期(5月)较高,中期(6—9月)较低。后期(10月),根的N、P、K质量分数有所回升,茎相对稳定,叶持续下降。从1-0苗体N、P、K质量看,栓皮栎播种苗当年生长3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07、9、31 mg.株-1。  相似文献   
15.
1年生欧美107杨地上生物量水肥耦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定培育欧美107杨优质苗木的灌溉施肥方案,采用田问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施肥下1年生欧美107杨地上生物量生长情况.通过对地上生物量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水肥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增加灌溉量和氮肥施用量均有增产效应,水肥交互作用表现为正效应,对地上生物量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依次为:氮肥施入量、水肥互作、灌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倒春寒”天气的发生及对树木春季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梓  徐军亮  魏红旭 《北方园艺》2015,(16):195-201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倒春寒"天气迹象日趋明显,然而中国尚未完全掌握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原理,尤其有关树木生长方面的信息反馈十分有限。资料显示:中国对"倒春寒"的关注始于1975年,但主要研究区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南地区,因此目前尚缺乏全国尺度上的把握;研究内容方面国内侧重"倒春寒"的大气成因及其对农作物冻害的评估,有关树木受害的关注度明显不足,相反国外研究更加注重探讨"倒春寒"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倒春寒"对植物的冻害机制方面,中国研究更倾向于"持续低温"和"气温骤降"的影响,而国外则认为是在全球变暖作用下植物物候提前所致。通过国外有关树木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全境尺度春季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近年来"倒春寒"很有可能已经给中国树木的春季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希望引起同行们对此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果园管理数字化程度低、构建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三维虚拟果园构建方法。首先采用手持式三维点云采集设备(3D-BOX)结合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激光测距与测绘(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SLAM-LOAM)算法获取果园点云数据集;然后通过统计滤波算法完成点云数据离群点与噪声点的去除,并结合布料模拟算法(Cloth Simulation Filtering,CSF)与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算法,实现地面去除与果树聚类分割,进而使用VoxelGrid滤波器降采样;最后利用Unity3D引擎,构建虚拟果园漫游场景,将作业机械的实时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数据从WGS-84坐标系转换为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系,并通过LineRenderer显示实时轨迹,实现作业机械运动轨迹控制与作业轨迹的可视化展示。为验证虚拟果园构建方法的有效性,在海棠果园与芒果园开展果园构建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点云数据处理方法对海棠果树与芒果树聚类分割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3%与98.2%;通过与实际芒果园的果树行距、株距对比,虚拟芒果园的平均行间误差约为3.5%,平均株间误差约为6.6%。并且将Unity3D构建出的虚拟果园与实际果园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复现果园三维实际情况,得到了较好的可视化效果,为果园的数字化建模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3种园林灌木的蒸腾耗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控制土壤含水量,采用电子天平等仪器测定了红檀木、毛杜鹃和小叶栀子3种园林灌木在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的蒸腾速率,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蒸腾耗水能力,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蒸腾速率土壤水分充足时红檀木为134.92 g·m-2·h-1、毛杜鹃为90.26 g·m-2·h-1、小叶栀子为87.16 g·m-2·h-1,轻度缺水时分别为96.29 g·m-2·h-1、34.98 g·m-2·h-1和68.39 g·m-2·h-1,中度缺水时分别为75.97 g·m-2·h-1、20.41 g·m-2·h-1和41.48 g·m-2·h-1;单位面积绿地耗水量:水分充足时红(桓)木为0.29 kg·m-2·h-1、毛杜鹃为0.92 kg·m-2·h-1、小叶栀子为0.37 kg·m-2·h-1,轻度胁迫时分别为0.21 kg·m-2·h-1、0.36 kg·m-2·h-1和0.29 kg·m-2·h-1,中度胁迫时分别为0.16 kg·m-2·h-1、0.21 kg·m-2·h-1和0.17 kg·m-2·h-1.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北方典型潮土区苗圃育苗过程中水肥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选取北京市昌平区速生杨种苗培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0-100cm土壤剖面氮素养分垂向运移过程的田间定位监测试验。监测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条件下的0-100cm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硝态氮含量以表层土体为最高,由表层向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处理3条件下0-100cm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处理1条件和处理2条件下的;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平均累积总量排序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其中处理3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平均累积总量高达307.85kg/hm2,表明过量施肥导致土壤中硝态氮大量累积,使得硝态氮极易随土壤渗漏水下移淋失。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北方典型潮土土壤水、硝态氮淋失的垂向迁移与渗漏损失机制,可为制定科学的苗木施肥方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完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等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选取江阴市沿江平原地区的3种典型农业种植区:即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基地、蔬菜集约化种植基地和常规种植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现场采样分析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渗漏水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大,硝态氮平均含量达到31.94mg/L,其中硝态氮含量峰值高达45.90mg/L,这主要是由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条件下长期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氮素累积水平过高,过量灌溉又加大了土壤氮素的淋失强度;而蔬菜集约化种植区和常规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仅为4.02,3.54mg/L,显著低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区,其中常规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平均含量最低,这与常规种植区施肥强度较低有关。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条件下过量灌溉和施肥加剧了土壤氮素的渗漏损失,是引起农田地下水环境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减轻农田氮素淋失以及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