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31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2 毫秒
21.
原料信息     
<正>氯化铵:价格走出低谷。11月上中旬,氯化铵价格创出年内新低,随后价格开始底部抬升,目前湿铵出厂报价大多已上涨至750元/吨以上,干铵大多为850-900元/吨,偏向高端报价的厂家在增多。与前期价格低点相比,氯化铵出厂价大多上涨了40-60元/吨。氯化铵价格探底回升,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郝锡联  王月  高美乐  赵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56-5158
以蚂蚁行为观察为例,探讨了研究型野外实习模式。通过野外实习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科研小组,观察左家自然保护区内蚂蚁行为规律,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与软件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3.
不同降雨强度下旱地农田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阐明旱地农田径流氮磷流失规律,以种植空心菜的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设计10、15、25 mm·h-1三个降雨强度,研究不同雨强下旱地氮磷流失特征和径流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量条件下,旱地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产生的径流总量分别为197.07、381.92、649.45 m3·hm-2,对应的径流系数分别为0.20、0.38、0.65。总氮(TN)浓度变化随产流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明显,氮的流失形态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TN流失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分别为0.67、2.48、9.74 kg·hm-2。总磷(TP)流失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流失过程相对平缓,磷的流失形态以颗粒态磷(PP)为主;10、15、25 mm·h-1雨强下TP流失量分别为0.061、0.050、0.030 kg·hm-2。通过田间沟渠水位的管控,可有效减少TN的径流排放,不同雨强下减少比例分别为100.00%、63.56%、33.98%。研究表明,氮的拦截是控制旱地面源污染的重点,在拦截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污染负荷较高的时段可有效提高面源污染拦截效果。  相似文献   
24.
为探寻粮食主产区不同农业发展水平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以黑龙江富锦市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景观指数方法分析农区与垦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农区与垦区居民点均属集聚模式,最高核密度分别为0.93和0.73km~(-2),农区居民点密集程度相对较高;2)规模分布上,农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低值集聚,表现为大规模、小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3种模式;垦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高值集聚,显著性较低,主要为大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2种模式;3)形态分布上,农区居民点斑块形态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随机特性,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较高;垦区居民点斑块形态变化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结构分异较为显著。结合农区与垦区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提出差别化的居民点空间整治与重构模式,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重构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异体移植ADSCs干预组(ADSCs组,剂量为1×106 cells·kg-1),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建立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模型,于术后即刻分别向IRI组和ADSCs组小型猪肝实质注射生理盐水和ADSCs。于术后1、3和7 d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样本。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与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时,相比于sham组,IRI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IL-1β含量显著增加(P&l...  相似文献   
26.
<正>1立体栽培的概念和原理立体栽培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资源条件,巧妙的利用时空差,通过套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生产结构,以提高时空、光能和地力等资源的利用率。高架草莓、猴头菇套种是立体栽培模式的一种,是将异养型的猴头菇和自养型的草莓相结合,使两种特性不同的作物做到优势互补、劣势互抵、相互促进生长结实,在不增加栽培面积的前提  相似文献   
27.
正1产业概况大球盖菇又称皱环球盖菇、球盖菇、酒红球盖菇、褐色球盖菇、裴氏球盖菇、益肾菇、彩云菇等,民间俗称"赤松茸"。色泽艳丽、菇形美观、盖软滑柄脆、口感清香、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菇类之一,也是国际食用菌市场十大交易菇类之一。大球盖菇是生物化解农作物下脚料的能手,它以谷物的秸秆和粪肥为主要栽培料,栽培出蘑菇的同时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生态农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8.
正江苏省新洋农场有限公司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是硬措施"的理念,坚持聚力资源盘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了优越、宽松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正成为新洋经济腾飞的重要依托,也为中外战略投资者投资合作、共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洋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借助招商引资,迅速形成了广告传媒、羽绒制品、电子加工等主导产业。朗博王、孔雀传媒等一批重点企业纷纷落户,  相似文献   
2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1]。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CircovirusDiseases)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type2,PCV2)感染引起的仔猪多种综合征[2]。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该病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继发如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肺炎支原体和猪细小病毒病等疾病,与之发生混合感染,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危害着猪群的健康程度[3]。  相似文献   
30.
生物炭提高花生干物质与养分利用的优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生物炭可用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养分利用率,其与秸秆直接还田以及传统的制作堆肥后还田相比是否具有优势需要用试验来验证,本研究可为生物炭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传统猪厩肥和秸秆直接还田为对照,连续进行了8年的花生田间微区 (2 m2) 试验。在氮磷钾总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 (CS)、猪厩肥 (PMC)、生物炭 (BIO) 和基于生物炭的炭基花生专用肥 (BF),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试验于2016年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进行采样,测定植株茎叶、根和荚果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并计算对应的分配情况,探讨其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结果】 生物炭处理的花生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达到7231.7 kg/hm2;生物炭复合肥和猪厩肥处理则相对较低,分别是生物炭处理的82.4%和83.8%,秸秆处理产量最低,为5623.9 kg/hm2。猪厩肥处理的出仁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生育前期各处理的干物质和养分主要在茎叶中积累,从结荚期开始逐渐向荚果中转移。与对照处理相比,复合肥处理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整株积累量在各时期均较高,尤其在结荚期以前保持了良好的荚果干物质和养分分配系数;生物炭处理则至饱果成熟期时呈现出明显优势,干物质积累量达到6295.0 kg/hm2,分别高出专用肥、秸秆和猪厩肥处理43.1%、36.1%和50.8%,茎叶分配比例高达34.5%,氮、磷、钾积累量持续增长至236.4 kg/hm2、 21.7 kg/hm2、77.8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此时期荚果的氮、钾分配系数仅有0.83和0.52,低于对照处理(CS、PMC处理) 0.02~0.03和0.15~0.21。 【结论】 在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相等、不考虑有机碳投入量的前提下,施用生物炭、炭基复合肥和猪厩肥效果均显著好于秸秆直接还田;生物炭可显著提高花生整株的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特别是提高生育后期的干物质和养分分配量,促进产量的提高,对花生高产增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炭基复合肥在花生进入结荚期后,对花生干物质及养分积累分配的促进作用减弱,效果与施用猪厩肥相当。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直接施用具有维持其养分长期稳定释放,提高花生产量和肥料养分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