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关系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高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陕北黄土区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复层林、灌木林和天然草地6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和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表征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影响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环境综合评价最好,乔灌复层林最差。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被郁闭度、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的植被群落综合评分最高,天然草地最低。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生物量、营养元素及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耦合协调度依次为针阔混交林(0.767)>阔叶纯林(0.661)>天然草地(0.655)>灌木林(0.646)>针叶纯林(0.628)>乔灌复层林(0.234),其中针阔混交林为中级协调同步发展型,阔叶纯林属于初级协调同步发展型,天然草地属于初级协调植被滞后型,灌木林和针叶纯林均处于初级协调土壤滞后型,乔灌复层林则为中度失调土壤损益型。陕北黄土区植被恢复重建宜种植针阔混交林,还需加强植被抚育和土壤管理,避免配置乔灌复层林。  相似文献   
72.
我国在“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要“构建土壤复合污染多介质协同治理与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及方法”,关于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及方法具体所指,作者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更多倾向环境管理决策层面,包括一系列的管理框架、政策、评估技术以及技术应用实践;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则更多倾向于修复技术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自主研发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集湖南长沙市浏阳蕉溪乡的污染农田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的方式,研究了5种自主研发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有效态镉和有效态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较小,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态镉的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及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呈增加趋势,试验选择的5种药剂对土壤有效态镉和砷均降低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2.13%、16.33%、21.61%、24.89%、24.85%和29.44%、25.75%、20.45%、10.12%、13.27%;对于水稻中重金属的含量,5种药剂均显著降低了稻米中镉的含量,降镉率分别为35.77%、27.72%、33.22%、28.19%和32.38%;同时,除了药剂5,其他4种药剂均显著降低了稻米砷含量,降砷率分别为15.61%、29.99%、33.14%和27.59%。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该试验条件下,5种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均有修复效果,且对于砷污染土壤,药剂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现状分析研究,提出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工程规划不尽合理、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意义没有完全理解、工程中科技水平较低、地方群众思想素质亟待提高、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并结合宁南山区各地的资源特点和自然状况,对后续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生态系统退化是阻碍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它使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失去生态基础。初步介绍了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现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针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环境,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运用功能分区的原理,初步集成组装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模式的4种模式及相应的技术体系并对其进行探讨,为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以生物炼制并通过酸沉淀获得的玉米芯工业碱木质素(L)为原料,经过酚化(PL)及酚化+羟甲基化(HPL)两种前处理,增加反应活性位点,再分别对前处理产物PL和HPL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得到CMPL和CMHPL。以期通过化学改性增强木质素水溶性和对Zn~(2+)的络合能力,从而使改性木质素具有作为水溶性螯合微肥施用的价值,进一步运用红外、热重、荧光显微镜、元素、电位滴定分析方法对木质素和改性木质素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通过酚化和羟甲基化两步前处理再经羧甲基化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木质素的水溶性和对Zn~(2+)的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77.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工程建设中的造林作业设计、林种确定、树种选择、混交造林和树种更新、造林密度、造林种苗及苗木处理、整地、苗木根系处理、造林、造林季节、抚育管护、有害生物防治、检查验收与技术档案建立。  相似文献   
78.
宁夏南部半干旱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优化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对本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优化,得出:示范区人均收入达1643元.可利用饲草总产量9538965kg,人均占有粮食500kg。土地侵蚀模数由2000年的7800t/km^2降低到2120t/km^2。农林牧用地比例调整为3:3:4。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随着森林覆盖度不断扩大,林龄增大,林木生长旺盛,示范区农林牧副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出。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示范区必将走向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9.
以水土资源的保育和高效利用为指导,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目前实施的"88542"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回字型整地等几种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对提高雨水资源化程度和利用效率、缓解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产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0.
施用生物炭后塿土土壤有机碳、氮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2年4季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添加0~80 t·hm~(-2)果树枝条生物炭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p H、土壤活性有机碳(AOC)、土壤中活性有机碳(MAOC)、土壤高活性有机碳(HAO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变化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第四季作物收获后,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TOC增加59.80%~180.52%、TN增加13.22%~20.92%、p H增加0.76%~1.28%;HAOC和CPMI均在生物炭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70.36%和52.43%;AOC前两季在生物炭用量为40 t·hm~(-2)时达到最大,后两季在生物炭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而整个试验期内各施炭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18.46%~73.42%;WSOC在前三季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各施炭处理分别比对照低8.00%~42.77%。相关性分析表明,除MAOC外,上述各指标均与生物炭用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研究认为,施用生物炭能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为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