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认识和评价植被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促进植被演替和加快生态恢复的人工调控。[方法]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中庄示范区天然草地(封山禁牧)、农耕地(退耕)、人工苜蓿(退耕还林草)3种生态恢复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宁夏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效果依次为:天然草地农耕地人工苜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延伸,土壤养分会逐渐累积而增加。不同恢复年限苜蓿地土壤肥力指数小于农耕地,土壤肥力贫瘠,且随苜蓿种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结论]在宁夏黄土丘陵区进行植被恢复,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但旱作苜蓿粗放经营(只刈割,不培肥),导致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日趋下降。  相似文献   
52.
宁南山区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宁南山区采取不同恢复措施的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的是农田18.61%,其次为林地16.73%、人工草地9.95%,最小的为天然草地9.20%;土壤总孔隙度、土壤碱解氮排列顺序为林地〉农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人工草地〉林地〉农田〉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农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天然草地〉农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土壤尿酶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林地;过氧化氢氧化酶的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  相似文献   
53.
调查了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杏沙棘混交林生长状况和生物量,分析了混交优势产生的机理,以期为发展山区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山杏沙棘混交林中山杏平均树高比纯林高17.47%,生物量比纯林高127.7%,混交后山杏的树高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混交林的林木固碳量是纯林的3.89倍.从生态功能来看,混交林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更高.混交林坡面径流量仅为纯林的25.1%,径流含沙量仅为纯林的59.7%,土壤侵蚀量仅为纯林的17.8%,混交林生态功能优势明显.由于沙棘根系可以与土壤中的弗兰克氏菌形成特殊的根瘤,并在根瘤中有效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因此土壤中氮素增高显然来自沙棘的根瘤固氮所补充的营养.沙棘与山杏混交以后,由于沙棘的根瘤固氮作用,大大增加了林地土壤氮素的供应.充足的氮素供应刺激山杏生长,因此其生长量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林木覆盖度和林地固碳量均显著提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在生态建设中,该类型的混交林可作为固碳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农用土壤保水剂Guilspare在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中应用效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中,在浓度为1%的条件下,使用一定量的农用土壤保水剂Guilspare能明显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树木生长;超过一定量反而降低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树木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55.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华北落叶松规范化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属松科落叶松属,是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对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植被恢复、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现对宁南土石质山区华北落叶松规范化造林技术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56.
对宁南山区典型区域——彭阳中庄小流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小于自然封育,而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两者相比较而言,0—200cm土层沙棘林地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小于人工草地,0—60cm土层土壤容重人工草地相对较小,孔隙度相对较大;(2)0—60cm土层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平均含量与自然封育相比较,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自然封育>人工草地>沙棘林地,且差异显著;而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与自然封育相比较,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林地>自然封育>人工草地;全磷平均含量变化依次为:林地>人工草地>自然封育。  相似文献   
57.
黄土丘陵区苜蓿地的土壤呼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大量农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为了摸清退耕后土壤碳排放的变化,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对退耕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相关性较强,土壤水分和土壤呼吸没有显著相关性;苜蓿地、农田、天然草地的年均土壤呼吸值分别为1.60、1.03和0.85 μmol·m-2·s-1,苜蓿地土壤呼吸比农田高出55.3%,比天然草地高出88.2%;年CO2排放量分别为1 461.96、940.66和777.36 g·m-2·a-1。农田转化为苜蓿地9年后,土壤CO2排放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下降。在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初级阶段,生态恢复措施对固碳增汇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宁南山区典型区域3种不同恢复方式(自然恢复、人工+自然恢复、坡耕地)不同土壤剖面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封禁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及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1.39%、55.84%、15.90、1.03、20.6 g/kg,而人工+自然恢复植物群落、坡耕地的养分含量相对偏低。[结论]综合分析,封禁条件下的自然恢复是宁南山区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9.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坡位及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宁南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受坡位影响不大,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教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趋势;(3)...  相似文献   
60.
在阐述生态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