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 rupprechtii)属松科落叶松属,是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对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植被恢复、生态建设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宁南山区梯田土壤水分及养分特征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分析了水平梯田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变化与不同年限修建水平梯田化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平梯田0~100cm土层土壤水分,从内侧到外侧,水分逐渐减少且随梯田宽度增加,变化更加明显。不同年限修建的水平梯田,土壤养分在初期有一定的养分消耗,随时间的推移,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并且越接近地表,养分变化越大,0~60cm土层养分表现最明显,60cm以下养分变化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3.
确定不同时间尺度树干液流的主要影响因子,对理解液流密度响应环境的驱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宁夏黄土丘陵区的山杏为对象,在生长季同步监测树干液流密度、气象要素、土壤环境等指标,分析时、日和月尺度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日尺度上,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Rs)、饱和水汽压差(VPD)、气温(Ta)、相对湿度(RH)、风速(Wa)、降雨量(Pre)、土壤水分(VSM)、土壤温度(Ts)8个环境因子相关性极显著;时尺度上,树干液流与除Wa外的其他7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月尺度上,树干液流仅与VSM、Ta呈极显著相关。2)从时尺度到日尺度,树干液流对VPD和Ts的响应程度逐渐增强;从日尺度到月尺度,树干液流对Rs、VPD、Ts的响应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和带间各布设1套200 cm测深的智墒传感器,分层逐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变化,同时布设1台气象站连续监测近地面降水、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土壤湿度对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为平水年,降水量分别为467.4和440.8 mm;2022年为枯水年,降水量为354.8 mm;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值为平水年(2021年,17.0%)显著高于枯水年(2022年,14.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近线性增加,其斜率表现为林带间高于林带内,平水年高于枯水年。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为林带内(15.3%)高于林带间(14.0%),但在120~200 cm土层为林带间(17.6%)高于林带内(16.8%)。在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为林带间(42.9%)高于林带内(...  相似文献   
25.
物理农业技术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是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学知识和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处理农作物,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半干旱退化山区坡地改造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整地方式山杏、山桃灌木林地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通过人工坡地改造工程,山坡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明显的提高,在林木根系活动层40—60 cm土壤有机质、氮素增量高于其它处理,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27.
宁南山区典型旱作农耕地土壤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宁南山区3种典型耕地坡耕地、川道地和水平梯田进行了物理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为坡耕地>水平梯田>川道地,坡耕地土壤容重比水平梯田高9.24%,比川道地高14.04%。土壤团聚体总体表现为川道地优于坡耕地,坡耕地比水平梯田略好。土壤总孔隙度川道地为53.03%,水平梯田为50.54%,坡耕地为49.84%。毛管孔隙变化不大,非毛管孔隙,坡耕地小于川道地和水平梯田,土壤透气度川道地>坡耕地>水平梯田。0-80 cm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川道地>水平梯田>坡耕地,在耕作层则是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毛管持水量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田间持水量坡耕地>水平梯田>川道地,在0-40 cm则表现为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土壤入渗趋势均表现为幂指数方程变化,土壤稳渗速率川道地为0.69 mm/min,坡耕地为0.64 mm/min,水平梯田为0.46 mm/min。  相似文献   
28.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天然降水,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项目示范区的几种坡地雨水就地拦蓄工程技术,主要从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年际变化、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方面,对坡地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所产生的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地在经过雨水资源化工程技术措施治理后,水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集雨整地技术,在促进林地农业土壤水分的快速恢复上效果极为显著,且对促进流域内的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改变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中庄小流域,针对其多年来水保措施的治理成效,利用小型人工模拟降雨和双环注水法入渗试验装置技术,对全流域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地(水平沟、鱼鳞坑、水平梯田、人工牧草、天然草地),不同地形地貌(坡向、坡位、坡度)进行了多点土壤入渗速率实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稳渗率增加,阴坡土壤稳渗率高于阳坡,但其初渗率小于阳坡;坡位对稳渗率的影响表现为南坡上到坡下稳渗率逐渐提高。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入渗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0.
宁夏黄土丘陵区苜蓿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开展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对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在时空尺度上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苜蓿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生长季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6—7月)和土壤水分积累期(8—10月);(2)以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标准,可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划分为三个层次:0—20cm土壤水分速变层、20—80cm土壤水分活跃层和80—180cm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坡向变化规律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不同年份规律大致相同,但有小范围的波动,坡位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不同年份间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