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转变考试模式和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等方面对《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尝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2.
肉毒梭菌毒素毒力强,可以作为灭鼠的药物,现将肉毒梭菌C株菌液上清适当稀释,进行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肉毒梭菌C株菌液上清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5.0×10~4MLD/ml,可以作为草原、牧场、其他养殖场灭鼠的参考依据。将毒素灭活制备疫苗,进行免疫小鼠,对小鼠具有保护力,可以抵抗致死量毒素的攻击。  相似文献   
23.
玉米是主要的饲料原材料和多种工业加工的原料,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玉米单产增幅逐渐减小,出现产量瓶颈。如何增加玉米种植收益,提高种植户种田的积极性。就要在生产的源头抓起降低投入成本,本文阐述了玉米免耕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减少农业投资、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玉米保护性耕技术的种植要点,表明玉米保护性耕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度水平分别为5%、10%、15%、20%和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进行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进程、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在轻度干旱胁迫时(5%)均无显著变化,随着干旱胁迫增加,萌发指标受到抑制作用而降低,胁迫越大,降幅越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干旱胁迫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OD、CAT酶活性在10%浓度PEG处理时达最大,而POD酶活性在15%浓度时最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则呈单峰曲线趋势。  相似文献   
25.
干旱胁迫对芸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动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芸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建立动态方程,以奶花芸豆2242为材料,设计了一个三因素盆栽实验,进行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干旱胁迫。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时期,苗期最终表现为等量补偿效应,始花期和结荚期表现为部分补偿效应,说明在苗期可适当进行干旱胁迫,而在始花期和结荚期进行干旱胁迫则会影响干物质积累量。不同强度,籽粒干物质积累规律为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不同时间,胁迫5 d>胁迫10 d。籽粒干物质动态变化均为“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并用特征参数描述积累过程特征,且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均达0.98以上。  相似文献   
26.
植物生理学是生命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却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课、实验课、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和完善,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外源硫化氢(H2S)对干旱胁迫下芸豆苗期光合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奶花芸豆224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控水进行干旱胁迫,以正常供水为对照,将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供体进行5种浓度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降低了芸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降幅为48.79%~63.72%;提升了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幅为22.00%~78.28%;提高了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增幅为91.11%~185.47%;增加了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幅为30.98%~55.55%。随复水天数增加,各类指标值不同程度增加。施用外源NaHS后,与MD处理(干旱胁迫+喷施0 mmol·L-1外源NaHS溶液)相比,芸豆叶片光合效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浓度为0.2 mmol·L-1时增幅最大,分别为39.18%~89.69%、28.40%~94.63%和15.03%~86.12%;膜脂过氧化程度表现为先降后升,0.2 mmol·L-1浓度时降幅最大,为19.91%~48.37%。相关分析表明,同类特性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光合效率、膜脂过氧化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不同类特性间,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之间正相关性最强。综上可知,外源H2S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芸豆苗期光合与生理特性的不利影响,减轻植株受到的伤害,增强其抵御干旱的能力。NaHS溶液喷施浓度为0.2 mmol·L-1时缓解芸豆苗期干旱胁迫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8.
大豆根瘤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发掘新的根瘤菌资源,丰富和充实根瘤菌资源库,本研究采用平板分离的方法从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获得的菌株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5株根瘤菌代表菌株均可在大豆上结瘤,具有结瘤能力。根据已公布大豆根瘤菌共同结瘤基因nodA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均获得了nodA PCR扩增产物,从而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根瘤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29.
在温室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接种AM(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蚯蚓(Eisenia fetida)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修复3环以上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试验设置单接AM真菌、单接蚯蚓、双接AM真菌和蚯蚓、不接种的对照共4个处理,播种10周后收获。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和蚯蚓促进AM真菌侵染南瓜,增加南瓜生物量;显著提高南瓜修复土壤中Phe(菲)、An(t蒽)、Py(r芘)、BkF(苯并(k)荧蒽)、BaP(苯并(a)芘)、BPe(r苯并(g,h,i)苝)等PAHs污染物的效率,促进南瓜高效地吸收3~5环PAHs,尤其是AM真菌和蚯蚓共同接种条件下对南瓜修复土壤效果最优;AM真菌利于南瓜转移根系吸收的高浓度PAHs化合物至地上部,降低PAHs对根系的胁迫,增强南瓜在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中存活,有利于南瓜应用于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蚯蚓对南瓜地下部吸持3~5环高分子量的PAHs化合物有积极作用。因此,选用的AM真菌和蚯蚓在土壤中具有协同作用,促进南瓜高效修复PAHs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0.
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鞍山大麦科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本研究基于自然保护区1:10000土地利用图(1995年勘测)和实地调查资料,从斑块、廊道的特征入手,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决定格局的主体景观类型是水田、林地和天然湿地,这三的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75%,面积较小的斑块呈补丁状散布在整个研究区内。沙地、菜地斑块破碎化较其他斑块明显;水田斑块数较多;灌丛、阔叶林斑块的破碎化程度较小。廊道在人工斑块中分布较多,在自然斑块中分布较少,天然湿地中的廊道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