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鲁棉研21号高产稳产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4个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常规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1号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鲁棉研21前期营养生长速度快,干物质积累量大,初花期单株干物重比鲁棉研15高2.2%,比中棉所41、99B分别高59.0%和62.0%,开花后发育进程快,开花结铃集中,全生育期比中棉所41、99B短3~5 d。铃重分别比鲁棉研15、中棉所41和99B高0.20 g、0.56 g和0.55 g,衣分高。鲁棉研2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先建源后扩库,源大库大。这些特性为其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适当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生育进程、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密度留叶枝较去叶枝处理开花期推迟1~2 d,对吐絮期影响不大。随着密度增加,株高、果枝数、叶枝数均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留叶枝处理平均单株有叶枝1.8~2.6个,株高较去叶枝矮1~2 cm。铃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留叶枝对铃重影响不明显。不同密度留叶枝处理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低于同密度去叶枝处理,减产幅度1.7%~8.1%;每公顷7.5万株(A2)和9.0万株(A3)无论去、留叶枝产量水平都较高,且留叶枝较去叶枝处理减产幅度较小;叶枝对产量的贡献率为3.8%~16.4%,密度越大贡献率越小。密植留叶枝对纤维品质无明显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鲁棉研36号对密度的适应范围较宽,易管理,推行每公顷7.5万株至9.0万株留叶枝简化栽培、减少管理用工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与抗虫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Bt基因抗虫棉选系为抗虫亲本 ,以各种类型的陆地棉常规品种 (系 )为非抗虫亲本杂交 ,研究了大量杂交组合不同世代群体在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的抗棉铃虫性表现。结果表明 ,F1代均表现高抗棉铃虫 ,抗性不分离 ;同一杂交方式不同非抗虫亲本的F2 群体 ,以及年际间 ,抗株与不抗株的分离比例相差很大 ,说明亲本的遗传背景及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有较大影响 ;从F3~F5株行 ,随着世代的递增和连续进行抗性选择 ,抗性纯合株行的比例迅速上升 ,而分离株行不抗虫株的比例迅速降低 ,在田间棉铃虫自然协迫条件下 ,通过连续多代进行抗性选择 ,可使抗性迅速趋于稳定 ,至F5代可获得综合性状较为理想、抗性纯合、稳定的株系。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及抗虫育种实践 ,提出了棉花转基因抗虫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45个黄淮棉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棉花品种为材料,采用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各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单株干重、幼苗长度,计算5个萌发指标的相对值,分析各品种萌发指标的差异,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相关分析等方法对45个棉花品种萌发期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为萌发期抗旱种质筛选及抗旱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45个棉花品种萌发,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耐旱评价值与5个鉴定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依据耐旱评价值将45个棉花品种分为高抗旱、抗旱、耐旱、不耐旱4个等级,其中高抗旱品种1个、抗旱品种7个、耐旱品种30个、不耐旱品种7个。说明过去或当前主栽棉花品种萌发期高抗旱及抗旱品种较少,为应对当前旱情加剧趋势,今后棉花育种需加强对萌发期抗旱品种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花粉超微粉碎破壁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玉米花粉的加工过程中,为使花粉营养物质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采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参数式行星球磨机对玉米花粉进行了超微化破壁试验研究。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得到玉米花粉超微化破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公转转速476 r/min,粉碎时间1.2 h,球料比7,花粉含水率小于5%,此时花粉破壁率达100%,花粉粒径小于8 μm,为花粉的实际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棉花主要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了2009-2010年黄河流域23个主要棉花品种和2010年山东省区试4个品系的分子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63对引物在27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到多态性条带254条,平均每对引物4.03条。22对引物在23个品种(系)上具有特征谱带,除鲁棉研21号、鲁棉研36号、鲁436、邯棉559外,均可用1对引物进行鉴定;采用引物组合法只需要5对引物就能将27份供试材料区分开,并利用这5对引物构建了上述品种(系)的数字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27个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394~0.9685之间,平均为0.6878,并且同一省份所选育的品种(系)大都聚到同一类群,说明黄河流域选育的品种还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近10 a来通过审定的163个大豆品种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其进行了省份问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问大豆蛋白各亚基的相埘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63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8.95%和56.30%.变幅分别为18.40%~36.20%和47.90%~71.50%,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1.34~3.32之间,平均值为1.97;初步筛选出α和A3缺失或稀少的特异大豆品种9份;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4个地区大豆群体蛋白亚基组成及11S/7S比值存在显著差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2862,P<0.01).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变异,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制品加工业原料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实现强优势组合三系配套是解决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瓶颈,促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类型;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阐述了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定位、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及三系杂交棉的研究进展;对三系杂交棉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