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7篇
  1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声学标志和无线跟踪方法的鱼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增殖放流鱼类的行为规律,于2016年7月16日—7月31日在深圳七星湾湾口海域对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与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2种增殖放流品种取样进行体外悬挂式超声波标志跟踪研究,采用浮标式无线数据传输接收机进行标志信号接收,并对鱼类行为进行初步分析,4尾样品鱼中的2尾(1尾黑鲷和1尾紫红笛鲷)获取数据较为完整,另2尾(紫红笛鲷)在跟踪4 d后游离跟踪范围。结果表明,该研究选取的紫红笛鲷与黑鲷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昼夜活动规律及藏匿等行为,主要集中在放流点附近100 m较小范围内活动,日间(7:00—20:00)获取的数据量明显少于夜间(20:00—7:00),黑鲷日间于9~10 m水层活动,夜间于8~9 m水层活动;紫红笛鲷日间于2~3.5 m水层活动,夜间于1~2 m水层活动。通过对增殖放流鱼类的标志跟踪,旨在促进该方法在鱼类行为研究及在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突眼隐翅虫标本300余头。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Stenus属的4亚属、共20种,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11个山西新纪录种。本文首次综合记述了山西突眼隐翅虫属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和分布。  相似文献   
73.
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采集、鉴定和初步整理,首次对采自山西省的大眼隐翅虫属Stenus的7个种的主要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配有相应检索表。同时简要介绍了Stenus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生存环境,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隐翅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利用新郑市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别对气温的月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用EOF法对5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的季节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年内最热月份出现在7月,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50年来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80年代持续降低,最冷期出现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春季和秋季呈逐年升高趋势,夏季则呈降低趋势;冬季主要的增温趋势是主导1961—2010年年平均增温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5.
针对我国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作业效率低,以及株距均匀性差导致的育种试验播种精确性无法满足育种要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圆台格盘式排种装置的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机,使种薯从同一位置进行排种,从而提高株距均匀性。并以株距合格率和株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种薯在排种、导种和落地后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上述指标的因素为拖拉机前进速度、格盘投种高度、落种口初始位置与机器前进速度方向夹角;并基于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得出试验指标最佳时的因素范围;通过田间验证试验得出当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14m/s、格盘投种高度为0.64m、落种口初始位置与机器前进速度方向夹角为18.24°时,株距合格率为87.1%,株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3.4%,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东方红-C502履带拖拉机的基本参数的确定、整机布置以及技术规格。  相似文献   
77.
针对我国花生秧蔓包膜青贮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花生果秧联合收获的问题,在4HB-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基础上,增设了固定式秧捆包膜装置。选择宽25 cm、厚25μm的聚乙烯拉伸膜,通过分析其拉长率和包膜重叠率,确定秧捆包膜时拉伸膜拉长率和包膜重叠率均为50%。根据拉伸膜拉长率的要求设计导膜机构,通过导膜机构受力分析得出扭转弹簧扭转角大于68°,导膜辊绕膜角大于108°。基于对秧捆规格、拉伸膜横向收缩率及包膜重叠率的分析,确定装置旋转和秧捆自转的角速度比为18,通过对包膜装置传动配合关系和承载滚筒的设计,使装置旋转和秧捆自转的角速度比达到预期值。基于ASAMS对包膜装置气压缸推动提升角度进行仿真,确定装置提升角为66°。样机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固定式包膜装置拉伸膜拉长率为51.4%,包膜2、4、6层的包膜效率分别为10.5、8.4、7.6 s/层,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2.20%、7.70%和4.70%,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包膜质量满足花生秧蔓青贮要求。  相似文献   
78.
绿肥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氮磷流失的阻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绿肥覆盖对柑橘园径流和养分流失的阻控效应,在田间径流小区设置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清耕对照4个处理,定量监测了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径流及氮磷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周年内绿肥覆盖可显著降低8.7%~27.0%的地表径流量、30.1%~50.6%总氮流失量和32.4%~62.9%总磷流失量。绿肥覆盖对径流和养分的阻控效应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整体表现为黑麦草>光叶苕子>二月兰。与清耕对照相比,黑麦草覆盖使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流失总量分别减少50.6%,47.0%,49.5%和48.1%;总磷、可溶性磷和磷酸盐流失总量分别减少62.9%,62.6%和62.6%。此外,绿肥覆盖对不同形态养分的阻控效应也有所不同,其径流液中以可溶性氮和颗粒态磷的流失占比最大,分别占总氮和总磷的59.6%~67.0%和68.6%~71.8%。综上,绿肥覆盖栽培能有效降低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径流及氮磷的流失,其中以覆盖栽培黑麦草和光叶苕子较好。研究结果为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水土保育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以从堆肥中筛选、分离并保存的17株纤维素降解菌为复合接种剂,以滇池流域主要蔬菜废物和花卉秸秆为堆肥底物,在4.5m×8.0m×3.5m的工厂化好氧发酵仓内,对相同控温条件下不同接种剂量的生物强化技术对堆肥进程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发酵的第5d,以0.4%(质量比)的接种量向堆肥中接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可使其迅速成为堆肥优势菌群,有效提高降解速率;而二次发酵初期同剂量的二次接种能有效促进二次发酵阶段堆温的回升,提高木质纤维素等难降解物质降解程度,优化堆肥终产物物理性状,表现为接种处理的堆肥终产物的筛过率(孔径2.0cm)比不接种处理高20%以上,在相同腐熟度下可缩短堆肥周期约20d。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不同褪黑素处理方式对断奶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随机将50只体重相近的3月龄多胎细毛羊公羔分为五组,即对照组(无外源褪黑素刺激)、试验1组(一次性背部皮下埋植30 mg/只褪黑素缓释颗粒)、试验2组(背部皮下埋植10 mg/只褪黑素缓释颗粒,每30 d埋植1次)、试验3组(一次性肌肉注射30 mg/只褪黑素凝胶)、试验4组(肌肉注射10 mg/只褪黑素凝胶,每30 d注射1次),每组10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前(第0天)及每30 d测定体重和血液中褪黑素含量,计算日增重;试验前及结束时进行体尺指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腰角宽)的测定,分析外源褪黑素对试验羊只体重和体尺指标的影响,以及褪黑素含量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试验2组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2组体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4组体长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试验2组胸围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5),五组试验羊只管围和腰角宽差异不显著(P>0.05);第30天时,试验4组的褪黑素含量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