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7篇
  8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针对胶东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降雨和灌溉水资源明显不足问题,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探究该地区冬小麦最优灌溉模式。试验实施从2016到2019年,共3季冬小麦,灌溉方式为滴灌,共设置4种处理:T1:不灌水;T2:拔节期灌水40 mm;T3:开花期灌水40 mm;T4: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40 mm。结果表明:(1)拔节期灌溉(T2和T4)在0~30、30~60、60~9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16.0%、25.5%、25.1%,比不灌水处理(T1)分别提高25.9%、5.5%、4.7%,贮水量为204.9 mm,比不灌水处理(T1)提高6.5%,叶面积指数为2.9,比不灌水处理(T1)提高26.3%,生物量为6124.8 kg/hm2,比不灌水处理(T1)提高29.0%。(2)开花期灌溉(T3和T4)在0~30、30~60、60~9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12.8%、22.7%、22.8%,与不灌水处理(T1)相比分别提高36.6%、11.2%、6.7%,贮水量为188.7 mm,比不灌水处理(T1)提高12.8%,叶面积指数为2.2,比不灌水处理(T1)提高24.3%,生物量为10781.0 kg/hm2,比不灌水处理(T1)提高24.2%;(3)与不灌水处理(T1)相比,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溉(T2)可提高产量16.5%,耗水量增加13.0%,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7%,开花期灌溉(T3)产量增加26.4%,耗水量增加13.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0%,两次灌溉(T4)产量增加22.7%,耗水量增加23.9%,但是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0%。不同灌水处理(T2、T3和T4)3年结果相比较,T3比T2的叶面积指数增加5.8%,生物量增加5.7%,产量增加9.0%,耗水量之间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增加8.7%,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138.5%。与T4处理相比,T3处理的生物量和产量接近,耗水量降低8.7%,但是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4%,灌溉水利用效率平均增加160.4%。综合考虑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滴灌条件下在开花期灌水(T3处理)可作为胶东半岛砂姜黑土区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52.
吉林花猪是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于1978年以前以苏联克米洛夫猪为父本与东北民猪为母本杂交经20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被1992年出版的《中国培育猪种》收录为优秀培育品种。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养猪规模化、工厂化的要求和饲养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消费者对瘦肉型猪的大量需求,吉林花猪的饲养量大幅锐减,几乎濒临灭绝,同时20多年间吉林花猪各种生产性能间断了测定及系统选育。近些年,对优质猪肉的需求量在逐渐地增加。出于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及新时期市场的需求,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开始对肉质品质优良的吉林花猪重新收集,开展了科学系统的选育研究工作。本文对大白猪公猪(吉林省红嘴子种猪场提供)人工采精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发情吉林花猪母猪授精,跟踪测定F1世代的肥育性能。现将对大白猪×吉林花猪肥育性能的初步测定汇报如下,以便为吉林花猪今后开展选育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3.
黑龙江西部风沙区红松果林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红松异砧嫁接的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要点,阐述了黑龙江西部风沙区红松引种历史、生长表现、苗木类型情况。结合该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该区发展红松果林苗木类型,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4.
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6.38±0.35)kg,采用2×2因子设计,研究饲养温度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和胃肠道pH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组(28~30℃)饲养的仔猪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温处理组(23~25℃)(P0.05)。高温处理组仔猪肠道pH显著低于低温处理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从饲养温度和饲喂方式互作方面来看,高温自由采食组和高温定时饲喂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温自由采食组和低温定时饲喂组(P0.01)。饲养温度对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和胃肠道pH有较大影响。高的饲养温度(28~30℃)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体内消化酶活性和降低消化道酸度,增强仔猪的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5.
做为节粮型的养牛业,近些年来在畜牧业中发展很快,三元杂变,人工授精等技术普及开来。特别是为了黄牛改良,我国各地纷纷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种公牛,为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从国外引进的种公牛价格比较昂贵,一般都在5万人民币以上,所以各冻精站都要精心饲养管理才能使种公牛真正发挥最大作用,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对种公牛的饲料营养,种牛运动、刷拭、调教等环节十分重视,而在饲养中小环境方面重视的不够,结果也造成一定的损失。本人从多年的种公牛饲养管理中得到一些体会,谈一谈种公牛饲养中小气候环境方面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6.
猪的咳喘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猪病,其病原体多种多样,诱因也很复杂.本文是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对生产一线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王志军 《食用菌》2009,(6):68-68
一种野生珍稀食、药兼用菌在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该品种系我所科研人员2008年7月26日在野外枯死的杨树墩上采到的一株野生菌,模拟野生配方筛选等一系列驯化研究程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8.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cv. Mengzao)叶中β-谷甾醇的工艺条件,并探究不同生长期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以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Box-Behnken方法优化了β-谷甾醇提取工艺,并测定了不同生育阶段蒙早苦荬菜叶的β-谷甾醇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叶中β-谷甾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 min、温度60℃、频率80 KHz、料液比为1∶30 g·mL-1。在此条件下,提取量达到最高,为12.08 mg·g-1。各因素对苦荬菜中β-谷甾醇提取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时间>频率>温度。对不同生育期(幼嫩期、营养生长期、开花初期、开花中期、开花末期、结实期)蒙早苦荬菜叶片的β-谷甾醇提取量进行分析发现,开花初期为最佳收获期,β-谷甾醇提取量最高,达13.22 mg·g-1。目前,β-谷甾醇多应用于医疗领域,但都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9.
运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TDFREML),对16367头繁殖母猪的10个相关指标(胎均窝产总仔数LS1、胎均窝产活仔数LSBA1、胎均出生窝重LW1、胎均窝断奶活仔数WLS1、胎均窝断奶窝重WLW1、周期均窝产总仔数LS2、周期均窝产活仔数LSBA2、周期均出生窝重LW2、周期均断奶活仔数WLS2、周期均断奶窝重WLW2)进行了遗传力、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LS1、LSBA1、LW1、WLS1、WLW1、LS2、LSBA2、LW2、WLS2、WLW2各个性状指标的遗传力分别为0.1808、0.1988、0.2665、0.2751、0.2745、0.1623、0.1890、0.2486、0.2872、0.2827,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均高于常规繁殖性状。  相似文献   
160.
野生珍稀食、药兼用菌大孔菌在河南省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该品种源自该所科研人员于2008年7月26日从野外枯死的杨树墩上采到的一株野生菌(图1),经过组织、孢子分离,菌丝体纯化培养,模拟野生配方筛选等一系列驯化研究程序后,栽培得以成功(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